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問題越加凸顯。中醫高等教育更是面臨著知識經濟社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中醫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對中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中醫人才培養模式,這是一個必須要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中醫人才培養要適應社會需求
人才培養要適應社會發展,中醫人才培養也要與時俱進。在進入知識經濟社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醫人才培養要轉變觀念做到兩個適應:一是要適應現代大學的教育觀念,按照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必然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二是要適應中醫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遵循在傳承創新中培養特色人才的教育規律,以適應社會對中醫人才的多元化的現實需求。這是因為,現行的院校培養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暴露出培養模式單一,不適應社會發展對中醫人才的多樣化需要,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用人單位和社會不同人群的需求。
中醫人才單一的培養模式,存在著注重專業教育,忽視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對中醫藥文化內涵的深刻領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嚴重不足。一方面,培養的學生對中醫經典的精髓理解不透、創新意識不強與實踐能力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存在著臨床教學環節薄弱,學生臨床能力不強等問題。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培養能夠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具有時代特色的高素質中醫人才勢在必行。這不僅僅是關系到中醫藥高等教育的生存發展的問題,更是關系到中醫事業傳承創新、可持續的發展。
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是創新中醫人才培養的核心。要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要有具體的培養目標、培養制度、培養過程、培養評價,還要以經過科學論證的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和日常教學管理作為基本保證。還要求具備保證這一模式所培養的特色中醫人才成長環境的必要條件,包括師資隊伍構成、教學設施軟硬件建設和校園文化所具有的良好氛圍。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是中醫藥院校全方位、多角度、高標準的綜合建設。
創新中醫人才培養模式,要建立在科學論證與教育實踐的的基礎之上。遼寧中醫藥大學在認真分析單一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遵循中醫藥高等教育規律和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結合中醫學專業特點與社會發展客觀要求,以及國內外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率先提出了“重文化經典、重臨床應用、重傳承創新,道德、素養、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簡稱“三重一協調”)的教育理念。對中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研究,創新中醫人才分類型培養模式,構建了適合中醫學發展趨勢與社會多元化對中醫人才需求的應用型、師承型、創新型與外向型,四種不同類型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體系。
與此同時,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提升人文修養和培育健康文化心態。采取以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與創新教學方法、首創經典等級考試等措施,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臨床能力,為培養道德、素養、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的高素質中醫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