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虎網醫藥網 > 醫藥資訊 > 風云人物 > 王兆俊:我國的寄生蟲病防治與研究的開拓者

王兆俊:我國的寄生蟲病防治與研究的開拓者

中國虎網 2006/7/22 0:00:00 來源: 未知
王兆俊,寄生蟲病學家。在寄生蟲病防治研究工作中,堅持以科研指導防治、以防治促進科研的指導思想,通過大量調查證明了黃淮平原黑熱病的流行與犬關系不大,屬人源型,并與吳征鑒協作證實了中華白蛉是其傳播媒介。實行防治與研究相結合、實驗室研究與現場研究相結合、防與治相結合、群防群治,使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實現基本消滅黑熱病、絲蟲病和瘧疾,為我國的寄生蟲病防治與研究創出了一條新路。 王兆俊(1911— )   王兆俊原名朝濬,于1911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蘇省吳縣(今蘇州)。他生長在一個中醫家庭。其父常以宋代文學家范仲淹“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名言教誨晚輩,所以他自童年便有學醫之愿。1925年他于吳縣第二小學畢業后,本擬學習中醫,繼承父業,但因當時社會上的一股否定中醫之風日緊,其父遂改變初衷,令其學習西醫。他在家用一年的時間自修了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于1926年考取了江蘇醫科大學。1927年該校并入中央大學,他隨校由蘇州遷往南京,繼續讀預科。在蔡堡、曾昭倫、張江樹等教授教導下,他在生物學、化學和英語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29年,他轉入中央大學醫學院(后改名上海醫學院)讀本科,1934年畢業,并以全班總平均第一名的成績獲醫學士和醫學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后,他留校工作,在附屬醫院——上海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小兒科主任高鏡朗教授名下任住院醫師,1936年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傳染病醫院任醫師。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軍進占上海租界,他不愿為敵偽做事,毅然辭職,回蘇州老家開設診所謀生。抗日戰爭勝利后,受聘到安徽省立醫院任院長,直到1947年底。在這13年的臨床實踐中,他看到蘇、皖一帶各種寄生蟲病流行,尤以血吸蟲病和黑熱病的危害更為嚴重,每年有許多患者得不到治療而死亡。他記起父親經常提到的《黃帝內經素問》上的一段話:“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因此,立志于預防醫學,進行寄生蟲病的防治研究,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上工”之路。   1948年春,王兆俊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校,專門攻讀寄生蟲病學,在著名寄生蟲病專家W.H.布朗(W.H.Brown)教授指導下,于1949年4月完成全部學業,被授予公共衛生碩士學位。為了進一步掌握國際上寄生蟲病防治研究的新技術,他又到美國中央衛生研究院和疾病控制中心進修。當時他的老師和同學勸他留在美國工作,但他心在祖國,均予婉言謝絕,并再次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在歸國途中取道意大利、希臘、以色列、埃及、印度等國進行考察學習。當時意大利正在羅馬衛生研究院A.米西勞里(A.Missiroli)教授的指導下,使用DDT殺滅蚊蟲和白蛉,借以控制瘧疾和利什曼病。希臘的E.赫金尼古拉(E.Hajinicoula)也在進行同樣的實驗研究,這在世界上是首次應用DDT于預防醫學的大規模實驗。王兆俊聽取了有關專家的學術報告和情況介紹,并參觀了實驗現場,學習了DDT的使用技術和推廣方法。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的S.艾德勒(S.Adler)和O.西奧多(O.Theodore)是國際聞名的利什曼病和白蛉專家。王兆俊在他們的實驗室里學習了較長一段時間,閱讀了他們所有的著作和論文,查看了各種白蛉標本,并在該校附屬醫院利什曼病門診部進行臨床實習。他在印度加爾各答全印公共衛生研究院和熱帶病院,由P.C.申偈多(P.C.SenGupta)和R.O.A.史密斯(R.O.A.Smith)教授指導,進一步學習黑熱病的免疫診斷、治療及醫學昆蟲學,并深入疫區對白蛉生態習性進行觀察。這一年多的深造,為他在黑熱病和瘧疾等寄生蟲病的基礎理論和防治研究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9年10月底,王兆俊沖破各種阻撓,經香港回到北京。衛生部原擬讓他到醫學院校任教,京、津、滬、穗任他選擇。但他執意要到黑熱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進行防治研究,于是便受聘到山東省。他最初在衛生廳任技正,制定了防治黑熱病的初步規劃,首先培養人員,并帶隊到黑熱病發病最高的臨朐縣進行防治試點,為專業機構的建立做好準備。1950年5月,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黑熱病防治總所(1953年改稱山東省黑熱病防治所)在山東省泰安縣建立,他被任命為所長,1956年,衛生部指定這個所為全國黑熱病防治研究指導中心。從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山東、蘇北、皖北和各黑熱病流行省區的防治研究事業中。195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山東省黑熱病防治所與山東省絲蟲病防治所在濟寧合并為山東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他繼續任所長,除負責黑熱病防治工作外,還領導全省的絲蟲病、瘧病、華枝睪吸蟲病等寄生蟲病的防治研究。這個所于198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為“淋巴絲蟲病合作中心”,他擔任主任。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科研、培訓特別規劃處決定對該中心給予資助加強,雙方圍繞絲蟲病和瘧疾進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合作、人員培訓與學術交流。   王兆俊還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政權建設,對寄生蟲病防治科學技術的策劃與實施。他先后被選為山東省第二屆人大代表、第一屆政協委員、第五屆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第三、四、五、六屆委員,并擔任衛生部血吸蟲病學術委員會和寄生蟲病研究委員會委員,北方瘧疾技術指導組組長,山東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傳染病寄生蟲病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山東分會副會長等職,為我國預防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發展了我國黑熱病防治研究事業   黑熱病為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它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通過白蛉傳播的一種疾病,廣泛流行于長江以北的16個省、市、自治區的廣大農村中。據考證,在黃淮地區流行此病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此病傳播快、死亡率高,給病區群眾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我國關于黑熱病的研究始自本世紀20年代,最初多由外國學者進行。從30年代開始,我國少數學者從事調查和實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由于人、財、物方面的限制,此項工作難以得到順利發展。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很多問題,諸如:疾病的分布與發病情況與犬的關系,傳播媒介的生態習性和防治方法等,都還沒有解決,更談不上有可供推廣應用的防治措施和經驗。從而主持這一工作以來,堅持科研與防治相結合、為防治服務的指導思想,根據防治工作的急需,對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實驗研究。 1.通過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了黑熱病的流行情況與規律   山東、蘇北和皖北向來是我國黑熱病流行地區,但過去缺乏全面系統的調查,在流行病學上幾乎是一片空白。王兆俊自1950年開始,帶領防治人員,多年生活在農村,深入病區,調查研究。當時農村的條件很差,他與大家一起住農民的茅屋,用廟宇作實驗室和病房,夜晚在油燈下整理資料,白天外出靠步行趕路。在大河上下、泰山南北、膠東半島、淮海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從而查明當時山東省所有的135個縣(市)均有黑熱病流行,黃河以南、京杭運河以東和半島地區流行最重,患病率平均為350/10萬,有的縣達100/10萬。山東全省約有20多萬病人,占全國總病人數的1/3強。蘇北、皖北的黑熱病流行于淮河以北各縣、市,患者共有15萬人。   關于黑熱病的保蟲宿主問題,曾有學者于30—40年代在遼寧、北京、甘肅、陜西等黑熱病流行區,查到了患有黑熱病的病犬,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我國的黑熱病與地中海地區的黑熱病同屬一個類型,即人的黑熱病主要由病犬傳播而來。而王兆俊則認為以往的調查范圍和檢查犬數有限,尚不能遽下此結論。他與同事在山東、蘇北和皖北病區共檢查家犬46000多只,結果僅在山東個別山區查見少數病犬,而絕大多數村莊雖然人的發病率很高,卻無病犬存在,顯示在黃淮平原黑熱病的流行與犬的關系不大,而病人則是主要傳播來源。他又綜合我國其他流行地區的大量調查資料,提出了我國黑熱病在流行病學上存有人源型和犬源型兩種不同類型的論斷,為因地制宜制訂不同防治對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過去曾有人通過實驗觀察和在部分地區的調查,證明中華白蛉為我國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但對它的分布和生態習性缺乏了解。王兆俊與中央衛生研究院華東分院的吳征鑒等協作,在山東和蘇北、皖北對白蛉進行了長達5年的調查,先后共發現6種白蛉,證實中華白蛉分布最廣,凡有黑熱病的村莊都有它的存在,且數量的多寡與當地黑熱病的流行程度成正比。該蛉種于5月中下旬出現,8月絕跡,僅于6月有一高峰,顯示每年只有一個世代繁殖。成蛉白天在室內棲息,夜晚的活動范圍多局限在住屋、畜舍和廁所。其吸血習性因地而異,在魯南、蘇北和皖北地區喜吸人血,在魯北和魯中地區兼吸牲畜血。其幼蟲孳生在各種縫隙和洞穴的泥土中。以上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了中華白蛉為華東地區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從而為研究制定滅蛉對策與具體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2.研究成功可供推廣應用的黑熱病防治方法   王兆俊對黑熱病防治方法的研究是從診斷、治療和滅蛉三個方面進行的。關于黑熱病的病原診斷,過去一般都采用胸骨穿刺法。但此法可因操作不慎傷及患者大血管而造成死亡事故,因此不適合于推廣應用。他于1950年首先應用髂骨穿刺法于黑熱病的診斷,檢出的原蟲陽性率不低于胸骨穿刺,且安全可靠,經在全國推廣使用,從未發生意外。在血清學診斷方面,過去多用球蛋白試驗和醛試驗等方法,因常有假陽性或假陰性,對黑熱病僅有輔助診斷價值。他于50年代應用補體結合試驗,又因黑熱病人的血清常有抗補體作用,而且操作繁瑣,不便于推廣。從70年代后期開始,他采用間接熒光抗體試驗診斷黑熱病,證實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黑熱病的診斷和監測提供了新的手段。   過去我國治療黑熱病多用三價銻制劑,但其毒性大,療程長,治愈率低。使用五價銻制劑治療的效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現在已經有0個對此文章發表過評價0個人發表過求助問題查看所有評論
請正確輸入正確電 話
    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對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請點擊“我要投稿”。
中國虎網納您良言





注意: ·本網站只起到交易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 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任何單位及個人發布信息,請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注意產品功能表達,杜絕虛假違法廣告,產品功能夸大宣傳。
業務電話:010-53399568 手機/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網站為專業的醫藥招商代理平臺,不出售任何藥品,買藥請到當地醫院咨詢,請不要撥打以上電話,謝謝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編號:11010502000363
工業和信息化部ICP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12012273號-4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00532號
虎網醫藥招商網(www.www.goldure.com)版權所有,謹防假冒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久久福利片|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大|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黄片| 老男人久久青草av高清|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