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6日,2013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舉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生物技術已成為國際研究開發的熱點和產業發展的重點,競爭日趨激烈,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加強部署以搶占先機,生物產業對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在我國,生物技術已成為最為活躍、最具潛力,與國際頂尖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專家指出,推動我國生物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未來必須以全球視野加強開放共享與交流合作。
技術多點突破
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強力支持下,我國生物技術在多個領域全面開花
在我國推動生物技術發展的30多年來,一大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治療性疫苗與抗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等一批創新產品得到推廣應用。
進入本世紀,生命科學呈現多點突破的態勢。前沿科學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生物技術發展的新浪潮,加速推動了生物技術在農業、醫藥、能源等領域的應用。
尤其是近年來,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強力支持下,我國生物技術在多個領域全面開花。以雜交水稻為例,中國雜交水稻平均增產20%,在中國已經累計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并已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
在重大新藥創制上,據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許倞介紹,截至2012年12月,我國累計獲得新藥證書62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約占三分之二,其中1類新藥12個;獲得專利授權3000余項,制訂各項標準2200項。
生物技術已成為我國最為活躍、最具潛力,與國際頂尖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正如加拿大研究理事會副主席若曼·羅姆斯基所評價:“我們也是非常認可中國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在生命科學方面里程碑式的實踐,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物經濟以及醫藥研發活動方面的最佳地點。”
產業漸成支柱
生物產業產值以年均超22%的速度增長,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等主要產業初具規模
“公司現在新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30%左右。我們正從單純的醫療設備加工廠向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提供商轉變,這也是行業總體趨勢。”在2013國際生物經濟大會生物醫藥展覽現場,康泰醫學系統有限公司銷售工程師湯義告訴記者。
一大批生物經濟領域企業,正合力推動我國生物技術由技術積累向產業崛起跨越。據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的產業化發展。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將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大產業;2009年,國務院批準發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國務院將生物產業列為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領域之一;2012年,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
“當今中國,生物技術和產業已經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視、技術進步迅速、企業快速成長、產業初具規模的良好局面。”萬鋼表示。
借力政策支持,生物產業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引擎。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市市長黃興國介紹,2012年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到755億元,增幅達37%。天津正繼續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建成國內領先的原料藥生產基地、中藥現代化基地,干細胞產業化基地。
統計顯示,我國生物產業化項目大幅增加,生物產業產值以年均超過22%的速度增長。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產業初具規模,涌現了一批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生物產業正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