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死了一批藥企,新版GMP標準更高,或將導致上千家中小藥企倒閉。在新版GMP首輪認證大限僅剩4個月時,藥企騰挪收購技術、設備引人關注。
首輪認證僅剩4個月
昨日,華東醫藥宣布出資5200萬受讓“腎力欣顆粒”等三項新藥技術。
記者梳理發現,8月以來,先后有海正藥業、貴州百靈等多家藥企參與了
藥品技術轉讓。在新版GMP首輪認證大限僅剩約4個月時,藥企頻頻參與藥品技術轉讓引人關注。
所謂新版GMP是指2010年修訂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系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簽發,自2011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相比于“1998版”的GPM,新版GMP對無菌制劑和原料藥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規定,從事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生產的藥企,須在今年年底之前達到新版藥品GMP要求,其他藥企的達標時間則放寬至2015年年末,在兩個時間節點之前未達標的藥企將失去藥品生產資格。
換言之,新版GMP首輪大限尚不足4個月,未達標藥企須在4個月內完成GMP認證,否則將被淘汰出局。在這樣的背景下,藥企紛紛出動,尤其是上市藥企更為積極。
例如,日前*ST生化剛剛宣布已完成東海島
醫藥產業園區GMP認證第一步,該園區可以進入試生產,通化東寶也宣稱于7月下旬完成了重組人胰島素(原料藥)和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的新版GMP認證。該認證過程較為復雜,國家食藥總局經過現場檢查和審核后,才向通化東寶頒發藥品GMP證書。
僅在7月份,即有包括爾康制藥、佐力藥業、精華制藥、舒泰神、雙成藥業、華蘭生物、千紅制藥等在內的10余家上市藥企獲得了新版GMP認證。恩華藥業則特別指出抗抑郁新藥“鹽酸度洛西汀原料藥及其腸溶片”獲批,其中片劑車間已經通過了GMP認證,但原料藥車間尚需通過GMP認證。
此外,華潤三九潛在重組方華潤紫竹藥業、阿膠新兵宏濟堂等非上市藥企也先后獲得了新版GMP認證。
未獲認證將瀕臨死亡
來自于湖北藥監局的資料顯示,6月底完成新版GMP認證的
企業占比僅20%,而這樣的認證數量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居領先地位。
據了解,在中小型無菌藥品生產企業較多的省份,新版
GMP認證率更低,華中及華東相當一部分藥企已無法如期完成認證工作。
其實在2011年新版GMP簽發時,業內便已預計到這會造成藥企洗牌。按照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的預計,2011~2013年的緩沖期結束后,新版GMP將導致上千家中小藥企倒閉。
上述預計并非沒有根據,1998版GMP曾導致25%藥企直接退出市場。
進入下半年以來,來自中小藥企關于延長首輪GMP認證的呼聲越來越高,大有倒逼食藥總局的意味。不過在7月份,食藥總局稱認證
標準不降低,同時期限不放寬,徹底堵死了仍未獲得認證藥企的“救贖”之路。
據了解,相當一部分尚未認證的藥企并非不想認證,只不過認證成本相對較高,包括改造生產線、規范生產流程等直接成本,以及遞交材料、認證過程所耗費的人力、時間等間接成本。
根據1998版GMP認證相關資料,近4000家藥企認證成本超過1500億元。當然這中間并不排除有一部分藥企心存僥幸心理,試圖蒙混過關。
對于業內關于華東醫藥在首輪GMP認證即將到期之前受讓醫藥技術的解讀,記者從華東醫藥有關人士獲悉,公司受讓三項技術與GMP認證并無關系,公司尚未完成GMP認證的項目將逐步在年內完成。
深圳一家上市藥企董秘告訴記者,藥企試圖通過大量收購現有的醫藥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線達到新版GMP認證要求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操作難度較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尚未完成首輪GMP認證的藥企至少在30%以上,以中小藥企為主。在剩余的4個月內,這些藥企能否順利過關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1998版GMP也死了一大批,這個行業本來就是這樣,優勝劣汰而已。”上述董秘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