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謀福 打造健康家園
——民生為本的乳山實踐之三
本報通訊員 李學兵 任現輝
健康是民生之本。乳山著力打造百姓健康家園。
醫療惠民工程讓群眾健康水平穩步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織起群眾健康“安全網”,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百姓餐桌筑牢“防火墻”……一系列為民健康舉措滋潤百姓心田,提升著全民健康指數。
打造健康家園,是建設幸福乳山的應有之義,也是這座城市的發展方向,它承載著全市57萬人民的幸福期盼,彰顯著乳山市委、市政府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深情厚愛。
對此,乳山市委書記傅廣照這樣詮釋:“我們把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擺在首要位置,健全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構筑城鄉居民健康屏障,大力推進‘健康乳山’建設,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衛生機構為基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居民健康保障體系,居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醫療惠民,撐起全民健康“保護傘”
乳山精心實施醫療惠民工程,穩步提升群眾健康水平,讓群眾健康更有保障。
該市將優質醫療資源倍增工程作為民生健康的第一工程來抓,先后投資3.2億元對市、鎮、村三級醫療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打造起服務半徑1.5公里的便民醫療服務圈。
乳山市投資180萬元建立起覆蓋21處市鎮定點醫院和253處農村衛生室的三級網絡化系統,參合農民就醫、住院時,網絡系統對參合對象身份確認后自動生成電子診療檔案,此后對病人治療過程中的用藥、輔助檢查、診療措施等情況隨時輸入該檔案,病人不僅每天能收到一張“日收費清單”,還可以隨時查詢診費項目及收費標準。病人出院時,醫院直接將病人的費用情況從醫院管理系統導入新農合報銷系統,醫藥費用中的報銷部分被直接扣除,保證了就診病人即結即報。去年,共為38.8萬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5739.95萬元。
依托新農合三級網絡,乳山設計開發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與醫院等其他衛生信息系統整合,構建起市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了數據集中管理、信息互聯互通、服務全域覆蓋。如今,城鄉居民手持免費發放的個人健康IC卡,在任何一處醫療機構就診,都可以快速查閱健康信息、實額報銷醫療費用。
為進一步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今年乳山提高了新農合籌資標準,將人均籌資標準由去年的153元提高到260元,農民個人繳費由30元提高至50元,政府補助由123元提高到210元;并進一步完善了補償方案,將一、二、三級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由去年的65%、45%、35%提高到75%、55%、40%;住院補償封頂線也由去年的5萬元提高到今年的8萬元。
“為擴大受益面,實現人群廣覆蓋,今年我們還將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終末期腎病等重大疾病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這些病種的新農合報銷比例達70%以上,在此基礎上,大病救助經費再按20%比例給予補償。”乳山衛生局局長趙培森說。
優化服務,織起健康“安全網”
乳山市積極探索“以增進健康為核心”的新型醫療衛生模式,優化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群眾織起健康“安全網”。
在乳山,大約40萬農村人口中,高血壓患者就有約7萬人,而在這些確診患者中,半數以上未接受治療;在接受治療者中,血壓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僅有10%左右。
為減輕居民就醫負擔,去年乳山市將高血壓綜合防治工作列入市政府公開承諾的15件便民利民實事之一,率先在全國啟動了高血壓綜合防治工程,對全市30.3萬名30周歲以上的居民進行了高血壓普查,篩查出高血壓患者8.2萬人,對適宜服藥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免費發放基本藥物。
乳山市還廣泛開展了以合理膳食、控制血壓為核心的健康養生教育活動,指導患者采取非藥物干預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逐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水平。
今年,該市在繼續完善高血壓綜合防治工作基礎上,又將糖尿病篩查工作納入慢性病管理。目前,正在逐村逐戶對重點人群進行篩查,并對復核確診的糖尿病病人,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對已經建立健康檔案者及時對檔案中的個人及家族史、行為危險因素、血糖測量結果等信息進行更新并錄入網絡。同時,為糖尿病病人及時建立專項管理卡,將患者信息錄入到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疾控管理——糖尿病管理子系統,進行定期隨訪管理。
此外,乳山市還健全完善了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等專業機構網絡,提高重大疾病預警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做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重點傳染病防控,推進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和15歲以下人群免費補種乙肝疫苗項目;加強孕產婦和兒童系統化管理,孕產婦和兒童系統化管理分別達99.5%和99.1%,實施了農村婦女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工作,全市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指標持續保持較低水平。
一系列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呵護著群眾的健康,讓群眾得到實惠,群眾的生命健康更加有保障。
強化質量安全,筑牢百姓餐桌“防火墻”
作為食品源頭的農產品,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心健康。乳山以建設食品安全城市為目標,推動農產品區域化管理,為百姓餐桌安全筑牢“防火墻”,讓百姓吃得更健康。
為保證食品安全,乳山市瞄準“管理無盲區、投入無違禁、產品無公害、出口無隱患、百姓無擔憂”的“五無目標”,著力構建組織網絡合理化、農資監管一體化、工作推進聯動化、出口管理鏈條化和消費保障民本化的“五化體系”,健全完善農資直供、產品檢測、質量追溯、產品認證等體系,致力于開展覆蓋全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率先在全國將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要求和模式延伸到行政區域內農、牧、漁所有農產品生產地,做到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區域和品種全覆蓋,并超前規劃出2012年實現全市農產品100%無公害、出口農產品100%達標、大宗農產品100%可追溯、優勢農產品100%使用統一標識代碼的宏偉目標,從源頭上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市民健康消費。
日前,乳山市農副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軟硬件建設已完成,正進入試運行階段。該體系投入運行后,將會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確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農產品。
據了解,乳山綠茶和垛山蘋果被選為首批追溯管理鮮活農產品。在建成這兩大農產品追溯體系的基礎上,乳山市將逐步向水產、花生、藍莓、草莓、大姜等十大產業延伸,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是政府保障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而實施的一項民生工程,我們要通過這項工程讓廣大群眾吃上安全健康的農產品。”乳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高書良這樣詮釋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對百姓健康的影響。
一系列打造健康家園的舉措,讓群眾健康指數顯著提高。目前,乳山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80歲,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健康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