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從長遠來看,醫藥互聯網的市場前景不容小覷,但就目前而言,受政策嚴管、消費者習慣不同以及魚龍混雜的環境影響,網上藥店的“正規軍”往往身陷增收難增利的無奈處境,且短期內難以改變。
B2C網上藥店活躍率60%
國家食品
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顯示,具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質的企業達到4535家,具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質的企業達到196家。按照要求,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需同時具備《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這些年,不乏一些
醫藥上市公司也參與其中,如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同仁堂等。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12月3日發布的《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1月30日,國家藥監局發放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中,第二方批發交易類B2B證書(即B證)52家,真正開展B2B業務的不超過20家(含自產自銷類);第三方平臺交易資格的企業(即國A證)10家;網上零售類B2C證書(即C證)132家,真正開展業務的不超過80家。
從獲得藥品互聯網交易許可證的省市分布圖來看,廣東、江蘇、浙江、云南、北京、山東、海南、四川、上海等是醫藥電商獲證較多的省份。
“如果只算面向消費者的(B2C類)網上藥店,132家中僅今年就增加了60多家,預計2013年國內網上藥店交易規模將達到40億元至45億元。”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秘書長張勇說。
據他透露,12月份可能會有一筆客觀的資金投向一家做了兩年、成長速度較快的網上藥店。因為從長遠來看,這一市場還是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至少和實體藥店相比,假設投資20家連鎖藥店需要上千萬元資金,投資網上藥店相對能有更高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