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27日訊
西藥制劑
出口以價換量 進口價格高企
今年1~9月,我國西藥制劑出口繼續緩慢穩定增長,同比增長率為7.63%,出口額為20.44億美元。我國西藥制劑出口價格一直以來的上漲勢頭遭到逆轉,出現5.14%的同比跌幅。不過,出口數量13.46%的增長抹平了價格下滑帶來的影響。在我國出口制劑產品大類中,僅其他抗感染藥品出現出口下滑,其余類別均實現了8%~64%不等的出口同比增長。我國出口制劑商品中,傳統品種如青蒿素、維生素、頭孢曲松、羥氨芐青霉素等仍維持著強勁增長,出口同比增長率都在22%以上。含人胰島素制劑的出口出現45884%的爆發式增長,成為今年前3季度我國制劑出口的一大亮點。
今年1~9月,我國有1121家企業從事制劑出口,其中民營企業占據了出口總額的54%。在出口業績排行榜上,上海怡世翔物流公司位列第一。此外,作為我國本土制劑出口的領軍企業,華海藥業、石藥中諾和華瑞制藥的制劑出口業務發展迅猛,今年前3季度出口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123%、157%和383%。
我國制劑商品主要出口到亞洲、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在嚴峻的出口形勢下,我制劑商品對以上新興市場的出口仍保持著10%左右的穩定增長。出口目的國家和地區前5名分別為澳大利亞、韓國、美國、尼日利亞和中國香港,其中對韓、美和尼日利亞出口均有著16%以上的顯著增長,對尼日利亞的出口增長更是高達42%。
今年前3季度,我國制劑進口形勢與出口形勢恰好相反,在進口數量同比減少3.37%的情況下,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2.51%,確保了進口金額穩定增長8.71%,達到79.28億美元。我國需求較大的激素類制劑進口增長顯著,同比增長率逾20%,進口額達17.76億美元。其中,含其他皮質甾類激素藥品、含重組人胰島素制劑和含人胰島素制劑進口額均超過2.5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5%。
今年1~9月,我國有327家企業擁有制劑進口業務。其中,國有企業對西藥制劑的進口額大漲70%,表現好于在制劑進口中占比超過64%的“三資”企業。具體到企業,上海國藥外高橋醫藥有限公司憑借著41%的進口同比增長率,力壓諾和諾德等公司,升至今年前3季度制劑進口企業榜單第二位,其進口額僅次于阿斯利康公司。
我國進口的制劑仍有74%來自于歐洲,德國、意大利、英國不僅奪得我國制劑進口來源國排名前三名,其同比增長率也較為可觀。尤其是德國,今年前3季度對我國出口制劑達13.21億美元,同比增長率高達23%。
西藥制劑處于醫藥行業的下游,科技含量高,利潤豐厚,是我國制藥企業轉型升級瞄準的主要目標。我國現有制劑產品多是一些歷史較長、工藝較簡單的品種,出口市場主要是亞、非、拉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上的患者支付能力較低,對價格敏感,我國制劑產品以低價取勝,利潤水平有限。我國制劑對發達國家市場的出口雖在逐漸攀升,但外部市場環境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國際貿易摩擦和西方媒體對中國藥品的不利宣傳,都給我制劑外貿帶來了不利影響。
生化藥
出口量升價跌 進口“逆天”增長
今年1~9月,我國生化藥共計出口17.82億美元,同比增長6.74%。延續近年來的下滑趨勢,出口價格同比下跌2.28%,出口數量同比增長9.22%。我國出口生化藥品種仍以肝素鈉、蛋白胨衍生物、其他未列名的人體或動物制品、未列名的酶及制品等為主,其中肝素鈉和蛋白胨衍生物的出口額均超過3.8億美元,二者合計占據我國生化藥出口總額的50%。
今年1~9月,我國有992家企業出口生化藥,其中民營企業占據著生化藥出口的半壁江山。深圳海普瑞藥業、安琪酵母股份、煙臺東誠生化、南京健友生化、艾博生物醫藥為我國出口生化藥前5名,出口額均超過5700萬美元。我國生化藥出口目的地仍集中于亞、歐兩大洲,亞、歐兩大洲合計占據我國生化藥出口金額69%以上的份額。從國別上來看,我國生化藥出口到175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目的國大多是發達國家,在今年前3季度的出口目的國排名前10名中,有7個為發達國家。
自2009年以來,我國生化藥進口一直維持著30%以上的高速增長。今年1~9月,我國生化藥進口同比增長率達36.04%,進口額達到27.83億美元。不過,從進口價格大漲29.56%上可以看出,該增長高峰的形成主要為價格驅動所致。具體而言,稅則號為3002100090的“其他抗血清、其他血份及免疫制品”,人用疫苗,獸用疫苗等進口額超億元的品種均保持了28%以上的高速增長,是我國生化藥進口持續高速增長的主力軍。
今年1~9月,我國有1084家企業擁有生化藥進口業務。我國生化藥進口業務主要由“三資”企業完成,如羅氏、永裕、雅培等公司的進口額占比在61%以上。我國進口生化藥92%來自于歐洲和北美洲,且主要為發達國家所生產。
生化藥有別于傳統醫藥,科技含量較高,是顯示國家生物醫藥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的今天,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步伐不快,這種情況顯著體現在我國生化藥出口多降少升、進口增長迅猛、逆差一再增大上。我國生化藥出口主要依靠肝素鈉、蛋白胨衍生物等低端產品,這些產品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和競爭后,價格已經出現回落。產品競爭力的缺乏、產品線的貧瘠導致我國生化藥國際市場競爭力下滑。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整體醫藥產業中的占比僅為10.2%,與發達國家相比,生物醫藥產業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說明我國生化藥產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政府扶持生物醫藥產業力度不斷加大:生物醫藥產業已被列為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有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財政部也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蛋白類生物藥和疫苗相關產品的基礎性研發;在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也增至317種。我國制藥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加大生化產品生產與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作者單位: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西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