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月20日訊 日前,由企業經營綜合服務商網盛生意寶(002095,SZ)發布了旗下生意社《2013年度大宗商品經濟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大宗商品市場商品跌多漲少,二八現象明顯。他們認為,2013年大宗商品的整體價格水準延續了逐年回落態勢,且回落幅度較2012年有所放大。因為市場的調整加速了上游產業鏈向下調整傳導的骨牌效應。
對于這一報告的生成,
生意寶副總裁朱小軍稱是通過公司旗下生意社構建的能源、化工、紡織、有色、鋼鐵、橡塑、建材、農副等八大領域500多個大宗商品的數據庫群、動態跟蹤了8000多家原材料生產
企業、20000多家流通企業和12萬家下游企業情況監測分析得出。
在其報告中,“產能過剩”成為各個行業板塊和品種的主要關鍵詞。
產能過剩讓崩盤行情難免
在解讀報告時,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認為2013年大宗商品市場特點主要有:首先市場商品跌多漲少,呈二八開。其次板塊表現差異化,建材、能源板塊表現較好,有色、橡膠板塊跌幅尤甚;再次商品漲跌分明,幅度較大。
同時,他認為2013年出現的幾個現象需要重視。
其一是“去泡沫化”。最為典型的就是橡膠、有色品種。天膠年跌27.92%,價格收至18000以下;銅年跌8.44%,離跌破50000關口僅一步之遙。此外,鋼鐵板塊的平均跌幅也近10%,甚至連2012年表現相對強勢的農副板塊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大宗商品的價格水準在向08年之前的水準回歸。
其二是“最后的瘋狂”。最為典型的是動力煤,在連續陰跌近兩年后,動力煤在四季度上演瘋狂反彈,從530元/噸漲至年末631元/噸。拋出合理反彈的因素,動力煤的泡沫再度滋生。原油的表現也出人意料,8%的年漲幅使其居漲幅榜的第五名,近百的價格也明顯系高點。考慮到未來這些品種勢必有大幅回調的趨勢,因此可稱之為“最后的瘋狂”;
其三是“結構性井噴”和“結構性崩盤”。“結構性井噴”的典型案例是天然氣(年漲幅15.87%)、甲醇(年漲幅23.55%)。天然氣、甲醇價格被長期低估,而其產品特性和原料、競爭優勢今年被得到了價值發現,因此出現井噴行情實屬正常。“結構性崩盤”的案例包括滌綸POY(年跌幅10.83%),鹽堿產業鏈(原鹽年跌幅19.30%)。作為低附加值品種,行業景氣、過剩產能使得產品競爭力日益減弱,崩盤行情在所難免。
橡膠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年”
2013年,橡膠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繼續。合成橡膠產能利用率尚不到7成。這成為橡膠板塊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橡膠版塊來說,2013年是備受煎熬的一年”。生意社研究員稱。橡膠不僅沒有了兩年前的風光,行業指數更是跌至三年來的最低位。其監測的數據顯示,橡膠板塊指數全年跌206點,成為八大行業中指數下滑最為嚴重的,成為2013年整個大宗品行業的重災區。
報告認為,橡膠價格全年持續低迷,天然橡膠、合成橡膠跌幅均超過25%,丁基、丁腈橡膠跌幅也超過15%,橡膠板塊均跌幅在23%左右,如此大的跌幅在整個大宗商品里排名靠前。同時,新增產能也遲遲未能投產,以順丁橡膠為例,計劃2013年投產的項目如中石油四川乙烯、山東壽光駿騰、齊翔騰達等均未有投產消息。
2013年橡膠版塊在磕磕絆絆中走完了橡膠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年”,平淡收尾。橡膠各產品價格觸及三年的新低后,行業成本也重新審視,泡沫擠掉后,淘汰了一批小的貿易商和加工廠,中間商的利潤大幅縮水,行業洗牌時代到來。
報告預計2014年市場不論供需還是企業盈利空間均在碰撞中將逐漸向新的平衡點靠近,行情來說會比2013年會有所改觀,跌幅也會收縮,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的震蕩糾結后,市場在2月末3月初或會開啟一波上漲行情。
相反,同樣產能過剩的行業如有色、鋼材、建材等行業經過較為徹底的風險釋放,生意社認為有可能回暖或者景氣回升。而紡織、塑料等行業無預期則難有明顯的方向判斷。
能源市場冰火兩重天農產品牛市難再
產能過剩行業如是,供應寬松的行業又如何?
能源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供應偏松的行業。能源資深分析師李宏指出,縱觀能源市場,在國家大力倡導綠色GDP和節能減排的戰略部署下,煤炭消費雖繼續盤踞最大一次能源地位但價格始終不溫不火,天然氣消費則持續迅猛增長,而成品油消費增長步伐繼續剎車。他認為,進入2014年,能源市場供應寬松仍將是主流,能源產品價格料不會劇烈波動,大多數產品高點預計仍將會在三季度出現。
李宏認為,2014年,全球石油市場將供應充沛,因需求成長慢于預期,同時產量快速增加,在需求放緩而產量增加的市場環境下,原油價格上漲空間不大,受此影響,油品產業鏈料將平穩運行;煤焦產業鏈料在國家加大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力度下料仍難改疲軟態勢,或呈現高開低走的局面;醇醚產業鏈以及天然氣則繼續走高的可能性較大,繼續看好。
需求偏弱的還有農產品。
對于農產品,農產品資深分析師張瓊認為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整體也是走跌態勢,大宗商品整體下行也反映了宏觀經濟層面放緩是事實,而這種宏觀層面的影響也因為作用到了農產品的下游需求端而影響了大宗農產品的價格,因此2013年未能延續2012年的牛市行情,在中央調整了經濟發展增速目標之后,在綜合了國儲龐大庫存、需求放緩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之下,她預計,2014年農產品行情仍將以弱勢持穩為主,炒作價值不大,牛市行情難現。
而對于大宗農產品未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戰略性大宗商品研究院副院長仰炬認為“如果不進行農業及土地制度的改革,面對外國農產品的沖擊,我們的農業將會面臨毀滅性打擊。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最低收購價托底是需要的,農業及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是需要的,進口配額及關稅限制進口更是需要的(至少在我國農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