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2/26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2月21日訊 中國的醫療市場一直被認為是潛力無限,然而,連鎖藥店行業卻在這幾年一直境況不佳,政策加上慘烈的競爭以及不斷高企的成本,連鎖藥店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逼仄。
多元化的“黑洞”風險
“2011年國內
藥品零售終端市場容量就已經突破2000億人民幣,預計到2015年市場規模將可突破4000億人民幣。”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副總曲文浩此前在一次公開場合中預測。
然而,隨著新醫改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和報銷范圍的擴大,以及報銷比例的提高,過去“小病上藥店”的人們開始“小病進社區”,于是乎,過去靠“賣藥”為生的零售藥店開始面臨生存挑戰?,F在零售藥店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有數據顯示,除了海王星辰等大公司的毛利率還能保持在40%上,一般連鎖藥店的毛利率只有25%~30%。
為求生存,有些連鎖藥店選擇了業務多元化與下沉三四線城市。有藥店從業人士透露,“有些藥店一開始在賣藥以外,開始賣一些保健品,再后來又增加和
健康相關的品類,譬如個人護理品,發展到最后藥店基本就跟百貨超市沒什么區別,里面甚至有賣糧油的。”
然而對于藥店來講,業務多元化首先就存在來自于監管方面的風險,很多地方都對藥店銷售藥品的面積做出規定,而且為了確保醫保資金的安全,各地對擁有醫保資質的藥店的非藥業務也有進一步限制。但是為了業績,有些藥店還是甘冒風險,允許醫保資金用于非藥業務,各地都有對類似事件的曝光。
醫改沖擊之謎
“啟動新醫改以來,似乎零售市場的增速慢慢地緩慢下來,在前幾年,零售市場的增長高于處方藥市場的增長。這幾年零售市場的增長落后于
醫院市場的增長。”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何貫中對記者表示,醫改這三四年,醫改新政的某些方面,比如各種各樣對于社區醫療的投資,的確會影響到O T C (
非處方藥)終端,醫院藥房的改革,包括以前提過的藥房托管,業內很多人說這些東西會影響到
藥店的銷售。在銷售數據上來看,藥店零售市場的增長幅度跟前幾年相比有所下滑。
何貫中認為,即使是在醫改新政之前,藥品零售市場也一直是在不是非常好的環境中發展。只是新醫改一些說法讓我們淡忘了原來的困難,因此藥品零售的困難不能完全歸結為醫改。
“比如說醫保店的審批,報銷比例。藥店買藥只能報銷60%,社區、醫院買藥就可以報銷70%,到了大型醫院可以報銷80%。比如說稅收,藥店藥品的銷售只能是交稅的,藥房的藥品銷售是免稅的。這本身決定了藥店和醫院的價格差別。比如說刷卡手續費。醫院是免收的,藥店是要收手續費的。以前醫生開的天書處方,主要就是不想讓你去藥店買藥。這些障礙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不管有沒有醫改,它都會是業績增長的阻礙。”何貫中補充說道。
也有連鎖藥店的高管認為,醫改以來,國家以及各省政府都在不斷地下調藥價,這就擠壓了藥品的利潤空間,在醫改之前,藥店的利潤空間本來也不高,但是當時競爭沒現在這么激烈,運營成本沒有現在這么高,也能勉強糊口,但是這幾年藥店的數量呈現爆發性的增長,有些人流集中的區域甚至出現藥店扎堆經營的慘烈局面,而且鋪面租金和人工都在不斷地增長,多種負面因素沖擊之下,造成現在的這種普遍業績困難的局面。
南都記者在廣州天河區某條街上看到,不過三四百米的街道,居然有四家藥店,各家都打著各種打折的招牌,街上人流雖多,但是去藥店的人流就顯得頗為稀少,與旁邊的服裝與餐飲形成鮮明對比,“越開越多,越開越虧,這就是目前很多藥店面臨的現狀。”前述高管最后說道。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