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3/14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3月7日訊 作為民生話題中的重磅題材,醫改問題在這幾年兩會從未經歷過冷卻期。3月5日,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廣東代表團的會議上,就醫改問題進行發言。發言中,鐘南山直指過去五年中國的醫改進程非但沒有明顯進步,反而在一些領域和地區倒退。他舉例,廣州醫生去年的賬面收入是46012元,實際收入為19萬多元,二者相差近15萬元。理論上來講,15萬接近于灰色收入,這顯示醫生收入的相對合理性和收入來源的不合理性,其中的矛盾也構成了目前醫患關系惡化狀態的主要因素。
根據中國
醫院協會發布的資料,凡是三級以上的醫院,都發生過暴力傷醫事件。這其中,一個基本規律是,越大的醫院,爆發醫患沖突的事件越多,沖突的惡劣程度也越高。2013年10月25日,發生在浙江溫嶺的襲醫事件震驚全國,這一事件也讓很多醫生群體感到職業上的嚴重危機感;今年2月,南京護士陳星羽因為被患者家屬追打,造成下肢癱瘓,令人錯愕。
醫生作為一個職業,已經喪失了大眾對其足夠的尊重,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醫生群體所蘊含的集體性的焦慮感,也已經越來越強烈。作為一種流行的社會觀念,普通人對于醫生的態度不再像從前那樣出自內心的尊重,而是將醫生看成是一群占據著專業知識的商人,將看病的過程看做是一種交易。不幸的是,現實的情況卻又能部分印證這一觀念。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盡管在近幾年醫保普及之后得到一定的解決,但總體上,人們對于醫院收費昂貴的印象并沒有擺脫。也正因此,諸如“走廊醫生”蘭越峰這樣盡管充滿爭議,但卻能夠代表患者利益的醫生,能夠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
更要看到的是,醫生所喪失的社會認同和尊重決非僅僅是患者一方,國家對醫生,醫院對醫生的尊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為一門高尚的職業,醫生從各方面理應獲得的尊重,正在不斷流失。患者把就診看成“交易”,而醫院則把醫生就診看成創收的途徑,徹底扭曲了針對醫生的激勵體系。
如鐘南山所指,廣州的醫生一年人均收入19萬元并不為過,甚至相比全球的主流
標準還略有偏低,但19萬元中有3/4來源于各種補貼和灰色收入,卻非常地不合理。這中間,主要問題在于醫生的勞動價值被嚴重忽略,醫生憑借知識、技術和專業付出的勞動,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舉一例,即便在三甲醫院,醫生在出診時都很難建立起“診金”的概念,所謂掛號費對應的是醫院的行政成本,但最為重要的醫生腦力成本,卻沒有被計入就診成本中去。
正是醫生的專業付出沒有得到體現,所以醫院為了確保醫生的積極性,就通過各種多開藥、增加檢查費、擴大床位規模等非常規的手段來實施“增收”,這也最終導致單個醫生面對的患者過于繁多。而由于醫患之間的溝通嚴重不暢,又帶出無數醫患沖突悲劇的誕生,即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只有尊重醫生,在物質激勵和職業認同上給予醫生合理的體現,醫生的積極性才會被調動,醫改才有通往成功的可能。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