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4/18 0:00:00 來源:
未知
隨著近期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以及國家相關部委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各方資本競相并購或新建醫院正形成新一輪辦醫熱潮。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醫藥投資者表示,醫療供需“剪刀差”和,讓投資縣級醫院行情普遍看漲。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政府部門切實擔負起規則制定者與公益守護者的職能,進一步釋放社會資本辦醫活力。
社會資本“搶灘”加快醫院布局
爭相布局投資醫院,“搶灘”醫療市場產業鏈最高點,成為當前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機構的主要特點。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兩年來,
藥品企業、
醫療器械、金融基金等多領域資本,紛紛加快新建、收購、托管
醫院步伐。總部位于上海的復星
醫藥,去年下半年兩個月內先后收購廣州南洋腫瘤醫院和佛山禪城區中心醫院兩家大型醫院。甘肅上市藥企獨一味,去年一口氣收購四川德陽美好明天醫院、邛崍福利醫院等五家民營醫院股權。
湖北省衛計委統計顯示,全省2012年新批準建立的民營醫院為32家,2013年則達到130家,呈現總量增加,規模壯大、品牌增強等特點。
社會辦醫資本觸角,也開始頻頻伸向縣級公立醫院。去年11月,國內知名上市藥企康美藥業與吉林梅河口市政府簽署協議,一口氣打包收購當地婦幼保健院、友誼醫院、中醫院三家縣級公立醫院。隸屬“國家隊”的華潤醫療,在已收購昆明市兒童醫院、廣州三九腦殼醫院等5家公立醫院情況下,去年一直在洽談收購高州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方鵬騫認為,相較于10年前民間資本辦醫“各地冒煙”,當下社會資本基層辦醫潮存在三大特點:辦醫主體從“農民辦醫”變成“資本辦醫”,專業化程度大幅提升;辦醫方式從以新建醫院為主變成新建與并購并重,投資辦醫效率顯著提高;醫院運營從短期逐利的“種草”模式轉向長期回報的“種樹”模式。
方鵬騫表示,近期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至覆蓋全國50%以上縣,以及國家發改委、衛計委等三部委出臺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等一攬子政策措施陸續出臺,無疑為社會資本辦醫注入“強心針”。伴隨著資本搶灘辦醫,規模質量提升,新一輪辦醫潮無疑對我國總量不足的醫療衛生資源,將起到良好的補充作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