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4/21 0:00:00 來源:
未知
由于眾多海外
藥品專利集中到期,去年國內以仿制藥為主的西藥行業并購整合涌現。而消費者對西藥的盲目追捧背后,是中藥市場長期受到冷落。
來自一家PE的
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由于目前中藥市場還處于比較混雜的階段,隨著政策制度的推進和落實,規模較小且貨源質量不高的企業將面臨生存危險。但是,這恰恰是大型企業開展并購的好時機,也是資本進入的絕佳通道。
據理財周報數據統計,2012年以來上市公司并購的中藥標的有59個。而全國中藥種植和生產企業多達數萬家。
或許,在一輪“清理門戶”之后,中藥制造企業將會因市場需求量迅速擴張而引來一輪朝陽。
這也是本期理財周報產業與資本關注和梳理中藥行業的目的所在,希望對作為投資者的你掘金該產業鏈提供邏輯路徑。
盛幕之下的中藥暗殤
就剛剛過去的2013年全年來看,影響國內中藥材市場運行有幾大關鍵點,分別是“大健康”、“質量門”、“資本力量”、“整肅風暴”、“配套體系”。在H7N9公共衛生事件及健康服務業等政策的推動下,大健康概念熱力十足,而中醫藥是其核心產業,這意味著中醫藥產業黃金時代來臨,也意味著安全穩定的中藥材供應的強烈需求。
在山東卓創資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醫藥行業研究員趙鎮看來,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中醫藥的發展起了一定推動作用。社會人口老齡化及慢病的威脅、“治未病”概念的普及和人們健康理念的提升等,都從健康的角度引起人們對中醫藥的重視。
然而,盛幕之下,亦有暗殤。
盡管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整體上已呈現向上積極態勢,但其背后隱藏市場集中度低的現象仍牽制著產業發展。“雖然中藥行業巨頭不少,但除了門檻高的特殊病種外,常見病治療產品份額排前面的中藥企業,卻很難在某個領域真正集中瓜分市場。”廣州某知名中藥企業市場部人士坦言。
針對上述現象,政策在鼓勵產業發展的同時,亦通過十二五規劃等政策進一步提出對中醫藥資源整合的要求,以擴大中藥龍頭企業的領先優勢。
在此形勢下,未來重組、兼并將是中藥行業的發展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介入將會持續帶來巨大影響,加上大企業、外部游資的強勢介入,中藥材原料保障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這種業態,一方面會倒逼醫藥企業走向生產源頭,以產銷對接、生產基地方式來保障自身原料供應;另一方面,也會維持中藥材原料價格相對高位運行,不至于再次陷入‘大上大下’的歷史怪圈。”一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道。
同時,中藥原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資本介入行業的強烈渴求,都將刺激擁有雄厚資本的企業及早打通中藥全產業鏈。利用現代電子商務平臺、融資平臺等手段將資源、金融、成品銷售等充分整合、架構,最終打造中醫藥行業的“航空母艦”。
而資本力量在2013年中藥產業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過去一年,三七、人參、當歸等多個大宗品種價格居高不下。除了產銷相對失衡外,更與背后放量的資本支撐有直接因果關系。
由此可見,資本與資源“聯姻”已成常態。在經過合理引導、透明規范后,資源經濟必將成為我國中醫藥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成為產業“大鱷”們爭相拼搶的“富金礦”。
民間苗藥秘方的造富神話
與西藥迥然不同的是,苗藥擁有厚重歷史傳承,素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的說法。
貴州自古有云,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千百年來,貴州一帶苗族地區流傳下來了大量民間驗方,這是苗藥企業最核心的資產,許多驗方一年甚至可創造數億元的效益。但企業由于資金、人才、風險過大等因素所限無法對流傳于民間的驗方充分開發,這使得很多苗藥驗方日久失傳。
理財周報記者從貴州省衛生廳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作為苗藥發源地的貴州省,曾組織了一次普查性質的苗藥收集調查工作,此次調查使得數百種苗藥秘方被相繼挖掘開發。
在資本并不發達的那個年代,此次發掘工作被不少傳統制藥企業看到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相關配方成了當地企業競逐的目標。包括貴州百靈在內的多家目前在A股上市的醫藥企業均受益其中,并直接受惠于后來的成功上市。
當時,貴州醫藥界還流傳過這樣一句話:“除了打砸搶,就數辦藥廠。”悠久的歷史傳承、豐富的民間資源,使得那一時期苗藥企業遍地開花。
目前貴州約有180家苗藥企業,前二三十家企業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呈現出多而散的局面。大多數中小企業受困于資金、銷售渠道,雖握有良方、文號,但卻嚴重開發不足。
正是在此背景下,當地政府期待以行政之手推動兼并重組。按照政府規劃,今后幾年貴州將積極引導企業重組整合,支持醫藥企業按照市場規范,鼓勵支持組建貴州苗藥集團等二至三家大型制藥企業集團,培育年產值超5億元以上的制藥企業15家;力爭到2015年,全省民族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投資2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