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5/29 0:00:00 來源:
未知
公立醫院最終的去向應該是消融于市場大潮中,但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對公立醫院的資源效率進行限制。正確的辦法是放開醫院產權交易,公立醫院可以賣給社會資本。經營得更好的公立醫院當然對社會資本更有吸引力。俗話說,好女不愁嫁。沒必要把公立醫院限制成丑女再嫁。
國務院辦公廳于昨日印發了《深化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通知稱,“以公立醫院改革為重點,深入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用中國式辦法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
通知有很多亮點,比如擴大了港澳臺服務者在內地設立獨資醫院的地域范圍,要求重點解決社會辦醫在準入、
人才、土地、投融資、服務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實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問題等,但是也有一些誤區。比如“限制公立醫院規模”。
“對于“限制公立醫院規模”,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解釋,這是給社會辦醫留下一定的空間。
很顯然,這一政策的目的取向,是市場化方向的,但是其手段卻是對市場化的刻板理解。
醫療市場化的確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本辦醫,社會資本也需要和公立醫院展開公平競爭,但這不是要通過限制公立醫院來實現。
這個政策顯然誤解了“競爭”的含義,以為公立醫院的發展不利于社會資本進入,所以需要限制公立醫院規模。
這牽涉到一個問題:醫改,究竟該怎么處理公立醫院?
按照經濟學的原理,國有
企業是低效率的,公立
醫院也不例外。之所以在一些階段它們利潤很高,并非因為它們比民企更有效率,而是因為它們有壟斷地位,其利潤其實是壟斷租金的體現。
但是無論如何,國有企業也好,公立醫院也好,它們是實實在在的資產。改革,應怎樣處理這些資產?
在這些資產存續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給國有企業、公立醫院更多的經營自主權。盡管這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產權問題,但也是提高資源效率的辦法。
限制公立醫院規模實際上限制了資源效率。比如,很多公立醫院本來就具有很大的品牌價值(如擁有較多
名醫),限制它們擴大規模,就限制了它們的品牌價值的發揮。改革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每個人都會馬上就投身到市場中去的。有些名醫更愿意呆在公立醫院,那也應該允許公立醫院自主決定經營規模,以充分發揮它們的潛力。
公立醫院擴大規模并非是對社會資本辦醫的阻礙。實際上,公立醫院的發展對社會資本是有幫助的。行業整體發展,可以形成行業的規模效益,行業中的個體也是受益者。比如汽車行業發展,使得很多生產成本下降,汽車企業是受益者。對社會資本辦醫來說,只要解除各種管制,包括醫療價格管制等,讓它們與公立醫院展開競爭就可以了,沒必要特意為它們限制公立醫院規模。
經濟學家張維迎打過一個比方,說國有企業就像冰棍,如果不改革,也會化掉、消失,公立醫院也是如此。公立醫院最終的去向應該是消融于市場大潮中,但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對公立醫院的資源效率進行限制。
正確的辦法是放開醫院產權交易,公立醫院可以賣給社會資本。讓公立醫院自主經營,挖掘潛力,擴大規模,經營得更好,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這既有利于國有資本增值,也有利于患者,還有利于社會資本進入。經營得更好的公立醫院當然對社會資本更有吸引力。俗話說,好女不愁嫁。沒必要把公立醫院限制成丑女再嫁。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