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醫療器械質量萬里行調研中了解到,國產一批高端醫療器械企業正在擺脫世人“產品低端、技術落后”的看法,逐步走向創新、甚至挑戰外國品牌。但技術領先等創新的優勢并未給他們帶來好日子,多重原因造成其在國內市場被冷落,國產優質醫療器械產品依然很難進入國內高端市場,招標、醫保等政策并不支持國貨。
高端影像和超聲設備叫板跨國巨頭卻難進三甲醫院
“你們上海有一家叫‘聯影’的企業,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上海市食品
藥品監管局
醫療器械安全監管處專員林森勇在最近一次外出調研時與西門子高管相遇,對方第一句話就提到了“聯影”。
長期以來,高端醫療設備領域有一個“GP S神話”— ————核磁共振(MR)、CT、分子影像(PE T—CT)等技術高度密集設備,幾乎被通用電氣(G eneralE lectric)、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 ens)三家跨國
企業壟斷,這三家企業的英語首字母恰巧可組合為“G PS”。
“外國的競爭對手們沒有想到,聯影三年能研發出來高端醫療設備。”上海聯影總裁張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高端醫學影像設備貴,與其研發周期長、技術資金密集有關。上海聯影在三年內自主研發生產了覆蓋影像診斷和治療全過程的高端醫療產品,包括磁共振(MR)、C T、分子影像(PET—CT)等。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聯影已向市場推出10款自主研發產品。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上海市嘉定區瑞金
醫院北院看到,這里的醫務人員正采用上海聯影生產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機、核磁共振(M R I)儀等設備為患者進行檢查和分析。瑞金醫院北院副院長陳海濤指出,醫院采購了兩臺聯影的產品,這些設備已經使用了半年,質量不錯,與國外同檔次產品沒有差別。“門診用的聯影這臺C T機價格相比進口產品有很大程度下降,這樣節省出來的設備采購資金還能再采購其他設備。由于產品剛推出,尚未大規模進入市場,因此目前降低患者檢查費用的優勢還沒有體現出來,相信隨著產品陸續深入市場,老百姓的診療費用將有望降低。”
該醫院放射科主任潘自來告訴記者,最喜歡聯影的售后服務,按照8年的使用期限,進口品牌的維修費用相當于購買一臺設備的成本,聯影反應迅速,維修及時,售后服務成本大大下降,真正讓用戶買得起、用得起設備。
張強介紹說,“由于GPS在高端醫療設備全球市場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在定價上也就具備絕對的控制權。同樣一臺1 .5T核磁共振,在美國售價為75萬美元,在中國市場卻高達1200萬元人民幣。”
“以前北京地區一臺PET -CT,國外競爭對手的報價是1500萬元,現在一聽說聯影產品出來了要參加競標,直接報價降到了千萬元以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沒有聯影的產品出現,幾百萬的“價格水分”怎么能被擠掉。
無錫祥生醫學影像有限責任公司在國內超聲器械業排第三位。公司總經理莫若理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超聲器械關鍵技術是探頭。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探頭還沒有上市之前,“GPS”的探頭價格比黃金還要貴。隨著國產品牌的出現,目前超聲器械價格出現了下降,據她介紹,目前20萬元到60萬元不等就能買到一臺不錯的超聲設備。
超聲是臨床診斷中使用最普及的影像產品。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王曉慶介紹,國產品牌的出現,將進口高端彩超的價格從原來的150多萬元拉低到50萬元以下,為我國彩超實現從低端到高端的直接升級和裝備普惠性提供了支撐。她說,美國很多大醫院的著名醫生都在使用祥生超聲設備。
無論上海聯影、還是無錫祥生,《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他們都懷著一個夢想“做中國的民族品牌”。上海聯影董事長俞曄珣透露,聯影的目標是打造成世界級高端醫療設備企業。莫若理也希望,國內能更加普及超聲產品,因為在國外臨床科室已得到了普及。但對實現這個夢想,他們都有很多顧慮。
莫若理指出,國內現行局面造成祥生的產品大多數都在國際銷售,國際與國內比例為6:4。而在國內的也只能集中到二級以及二級以下的醫院。“三甲醫院中的檢查設備全被G PS壟斷,而且大型設備一般有5年至10年的使用周期,很難給后來者留出份額。”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