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品店、路邊小攤20-60元/副售賣的美瞳質量問題頻發,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據食藥部門在本月1日實施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隱形眼鏡被定義為Ⅲ類醫療器械,商家必須具備“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無證銷售將處最低5萬元罰款。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昨日在崇文門SOSHOW、天豐利等多家小商品市場內發現,市場內仍充斥著打著銷售飾品或眼鏡框的幌子,私下銷售隱形眼鏡特別是彩色隱形眼鏡(美瞳)的商家。
產品魚龍混雜
昨日,一位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崇文門SOSHOW五層一眼鏡店內可能有無證銷售隱形眼鏡的情況。根據上述消費者的描述,北京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眼鏡店營業面積不足10平方米,主要經營眼鏡周邊產品,店內貨架上擺放了大概3-4盒有色隱形眼鏡。“每個盒子里都有很多品牌,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的都有。”該店員如是說。
除了SOSHOW之外,在77街、天豐利等小商品市場內,也存在大量疑似無證銷售隱形眼鏡的商家。在天豐利小商品批發市場內,因市場不允許銷售隱形眼鏡,很多商家都把隱形眼鏡藏在了柜臺下面,當消費者來詢問時才會擺出來。其中一家店內,所有品牌隱形眼鏡全以透明玻璃瓶為包裝,玻璃瓶上沒有任何有關于品牌、生產日期的標注。該店員稱“產品說明都印在包裝盒上,購買之后才能看到”。
北京商報記者在寶島眼鏡、明亮眼鏡等正規眼鏡店內看到,均有正規隱形眼鏡柜臺,且在柜臺旁均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證明。此外,柜臺內的產品也以博士倫、舒適等生產日期、保質期完整的正規品牌為主,價格也均在柜臺內標明。
市場監管不給力
為了證實上述猜測,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崇文門SOSHOW,據崇文門SOSHOW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因為多數商家沒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市場內不允許銷售隱形眼鏡的商家進駐。對于上述銷售隱形眼鏡的商家,該工作人員稱該店并不具備“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屬于私自銷售的行為。
盡管崇文門SOSHOW承認市場內有無證銷售隱形眼鏡的情況,但市場認為,商家進駐時市場
招商處已經對商家的經營范圍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商家私下的經營行為很難監管,情節嚴重的應當由工商部門監管及處罰。
處罰升級難凈化
隱形眼鏡因易存在安全隱患,一直是監管的重點。據食藥部門透露,過去
法規對無證銷售隱形眼鏡的行為,除了沒收外,也只能處罰5000-2萬元,對經營者不足以震懾。而6月開始實施的《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對于無證經營的商家最低處罰升級至5萬元。
業內認為,因為多數無證銷售隱形眼鏡的商家以小商販居多,處罰升級或將有可能嚇退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商販。但因為監管難度較大,若不將市場方的責任囊括在監管范圍之中,仍難起到凈化市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