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現有活動性肺結核患者19萬人,每年新增肺結核患者達4萬人。”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副院長劉玉琴在接受采訪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中國傳染病里,每年死亡率最高的就是結核病。6月26日,記者參加了禮來組織的“全國耐藥結核病防治示范中心”探訪之旅,走進了位于哈爾濱市的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
全球面對“白色瘟疫”威脅
近年來,被稱為“白色瘟疫”的結核病又有卷土重來之勢。數據顯示,結核病是威脅人類
健康的全球性衛生問題,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規范了耐藥的概念:將至少耐受兩種一線抗結核病藥物的結核病定義為耐多藥結核病。我國是全球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耐多藥結核高負擔國家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約1/4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發生在中國。全國結核病耐藥性基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肺結核患者中,耐多藥率為8.3%。據此估算,我國每年新發耐多藥結核患者12萬例,占全球每年新發總數的24%。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內科主任金龍坦言,就目前來看,一旦結核病患者耐多藥的話,將無藥可救。
2003年,禮來制藥啟動了“禮來耐多藥結核病全球合作項目”。據禮來政府與公司事務部
企業社會責任經理何志軍介紹,這是全球首個以抗擊“耐多藥結核病”這一威脅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的綜合性項目,旨在聯合相關各方,為全球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提供質優價廉的
藥品,并尋找預防、治療和監測這種疾病的最佳解決方案。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就是培訓專業醫護人員,向疾病高發國家轉讓卷曲霉素和環絲氨酸的生產技術,增加藥物供應,治療更多的病人,以控制耐多藥結核病的蔓延,消除歧視。
探索耐多藥結核病防控模式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結核病診療
醫院。2013年3月,作為禮來耐多藥結核病(MDR-TB)全球合作項目第三階段的合作方,該院正式被列為禮來耐多藥結核病全球合作項目——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全國耐藥結核病防治示范中心”,承擔全省耐藥防治師資培訓、開展規范化診療和病患管理,并作為結核病學分會建立的遠程培訓和會診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黑龍江省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診療專家隊伍,培訓更多醫務人員,加強耐藥結核病的規范化管理,建成并使用遠程會診及培訓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疑
難病例會診、患者咨詢和學術交流,資源共享,使更多結核病/耐藥結核病患者受益。
作為禮來、結核病學分會合作項目在全國設立的六個示范中心之一,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將成為黑龍江省耐藥結核病示范基地。據劉玉琴介紹,“全國耐藥結核病防治示范中心”成立以來,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預防控制活動,進行結核病防治的宣傳和培訓。
醫院建立了結核病遠程咨詢培訓平臺,并通過該平臺組織了遠程專家會議、專題講座、學術交流、醫務人員培訓等活動;聘請專家進行結核病臨床診斷和醫院感染控制方面的知識講座;派遣專業骨干參加項目專項培訓班;組織院內耐多藥病房全員培訓。據悉,通過項目的不斷推進與積極探索,已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黑龍江省耐多藥結核病的防控模式,逐步建立起診療、培訓、宣傳的立體網絡防控體系。不但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醫務人員,規范了診療行為,使更多的耐藥結核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何志軍表示,禮來MDR-TB全球合作項目第三階段的工作,將以“研究—報告—倡導”為指導,通過與項目國家衛生主管部門、醫療和社會團體等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力爭在結核病相關醫護工作者培訓方面探索出適合項目重點國家結核病防控形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為遏制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的
疾病蔓延貢獻力量。
2003年,禮來制藥啟動了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益項目——“禮來耐多藥結核病全球合作項目”。項目累計投入1.65億美元,旨在聯合相關各方,為全球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提供質優價廉的
藥品,并尋找預防、治療和監測這種疾病的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