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國外的互聯網巨頭谷歌、微軟,還是國內電商大數據大佬阿里巴巴,近年來都在密集進軍醫療產業,其背后,醫療領域蘊藏的巨大投資機會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爭相逐鹿的關鍵因素。
根據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發布的38家醫藥企業并購案例中,除主流的醫藥上市公司自身大魚吞小魚,或基于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外,亦有“外籍”行業上市公司參與到對醫藥企業的跨界整合中來。
近期,一家剛上市僅2年的計算機應用產品商朗瑪信息[-1.07% 資金研報]拋下6.5億并購方案,擬22倍溢價收編啟生信息旗下39 健康網,并擬配套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過2.166億元。方案一出,公司股價迅速遭遇資本爆炒,連續走出5個漲停板,截至7月10日,股價累計漲幅高達52.92%。
吸引力定律告訴我們,每一場“資本聯姻”背后必有其深層次原因。不同于互聯網大佬們的強勁大數據資源和整合前景,從操作手法和歷史經驗來看,近年先后涉及手游、移動轉售等“并購熱點”的朗瑪信息,本次收編39健康網背后,更似一場市值炒作。公司高管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公司將力爭在5年內進入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一陣營,公司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而記者進一步發現,在轟轟烈烈的跨境并購背后,或是朗瑪信息為扭轉盈利下滑新一輪并購嘗試。
互聯網固有馬太效應下,強者恒強、弱者趨弱。而依靠單一產品爆發式增長成功上市的朗瑪信息,在巔峰后迅速迎來主營業務天花板的瓶頸,不得不依賴上市募集的大量現金并購轉型。但其2012年開始的,基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多項探索并購,并未獲得成功。
由此,跨境并購成為朗瑪信息新一輪嘗試,而在并購標的挑選中,醫療醫藥行業高毛利率無疑將帶來可觀的現金流,而39健康網背后的醫藥大數據資源也與朗瑪信息自身大數據業務達成互補。后續廣闊發展空間有望延續業績持續增長。
以朗瑪信息為代表的互聯網醫藥并購,是一場資本炒作還是深度涉獵?一切仍需時間證明。
并購背景
朗瑪信息,一家憑借計算機應用產品——“電話對對碰”業務成功登陸
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上市次年即遭遇市場“天花板”局面。2012年上市當年,公司披露的電話對對碰會員用戶為248萬,但2013年全年會員數僅增長2萬,導致2013年主營業務僅增長0.75%,凈利潤大幅下滑33.06%。
同期,公司在上下游方面拓展亦未成功,其在三網方面的拓展(包括通話產品、手游、電視云等方面)成立的子公司,2013年僅有一家盈利52萬,剩余全部虧損。
并購詳解
接連遭遇主營業務瓶頸和上下游拓展挫折,朗瑪信息被迫開始思考跨境領域拓展,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朗瑪信息初衷是去國外同行處考察經驗,公司董事長王偉表示,“我們大概琢磨將近一年的時間,去年我們參觀谷歌、蘋果、霍布金斯的時候,我們感覺到很多是數據公司,我們看到谷歌展示的谷歌隱形眼鏡可以測血糖血壓。”
國外頂尖互聯網公司進駐健康產業的案例無疑帶給朗瑪信息啟發,而其后貴州市政府支持則給公司指明更為細分的方向,“醫療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原來朗瑪從事屌絲經濟,政府想號召也不可能,不可能號召玩你的對對碰或者其他游戲,但是健康領域貴州省會走到前列。”王偉進一步表示。
而遇到39健康網總裁顧晶后,朗瑪信息最終敲定醫療大數據產業,王偉感慨稱,“我們決定方向的時候,有幸碰到了顧晶,朗瑪如果沒有一個大入口從頭開始做很難。而且第一次見顧晶我就說我們以后肯定能走在一起。”
事實上,朗瑪信息在2014年初決定進軍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的時候,一直在選標的,通過篩選和機緣巧合,在2014年2月份見到了39健康網總裁顧晶。“第一次見顧晶就談得非常高興,在香格里拉酒店聊了一下午,從下午兩點鐘聊到了七點鐘。”王偉直言。
而從雙方并購本身來講,數據資源和用戶優勢是39健康網入選朗瑪信息并購標的核心關鍵,“39健康網最大的優勢是有14年的沉淀,這是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積累的。在移動健康領域的積淀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互聯網的技術,而是對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的理解。再加上39健康網脫離39集團,是純粹誕生于醫療的企業。”王偉指出。
此外,39健康網強勁的盈利模式,以及充裕現金流對遭遇主營“天花板”的朗瑪信息也頗為吸引,“去年39健康網的收入是超過了一個億,利潤超過了三千萬,這是有公告的。今年最低的保守利潤在四千萬,這得益于顧晶對健康行業的整合能力,現在我們講在所有的健康產品里面,門戶或者APP,我認為真正把這個產業吃透,39健康網算一個,真正形成了良性的商業模式。從用戶到內容,到廣告商,到收入、利潤,別的公司只是在探索,怎么樣導用戶流量,而39健康網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健康的模式,因為它實現了規模性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