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8/28 0:00:00 來源:
未知
今后,除了中醫外,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7省市,想看病可以去外資獨資醫院了。商務部網站昨日發布,國家衛計委、商務部已下 發《關于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從2014年7月25日起,境外投資者可通過新設或并購的方式,在上述7省市設立外資獨 資醫院。由于國內醫院市場依舊為公立醫院占據市場主體位置,外資獨資醫院“放開”7省市試點,普遍被指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公立醫院改革提速。南都記者馬 建忠
允許獨資被視為放開信號
外資獨資醫院并不完全算新鮮事。今年1月份,港澳臺資本已被允許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設立獨資醫院。內地已開業或正在籌建的醫院也已經有上海禾新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以及青島和睦家醫院等數家。
不過,此次兩部委文件,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依舊是一大進步。
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部委放出這一消息是醫療市場進一步放開的積極現象。
“與允許公立醫院經營主體對外合作一事一樣,允許外資獨資醫院試點是公立醫院加速改革的一種信號。”俞熔如是說。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昨日也向記者表示,允許外資獨資無疑是對外資辦醫的利好政策。“如果可以進來,無疑有助像港大深圳醫院這類準國際醫院的發展,促進以人為本的醫院管理價值觀,更是使國人認識生命的價值,同時促進中國醫生價值的提升。”廖新波如是說。
不過,他同時也坦言,影響外資辦醫的政策環境依然非常復雜,還有包括價值觀在內的人文環境有待適應。實施細則仍有待落地
上海醫藥原副總裁、正在籌建醫療診所的資深醫藥從業人士葛劍秋昨日則向記者表示,放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政策出臺后,實施細則有待到位。“目前,不要說外資,即便是‘內資’,在上海申請執照依舊很難。”在葛劍秋看來,唯有實施細則出臺方能算利好真正落地。
據記者了解,其實早在2011年12月30日,發改委就聯合商務部發布新版《外資產業指導目錄》,該目錄明確指出,自2012年1月30日起,將外商投資醫療機構從限制類改為允許類。
依照當時外界的預期,這一《外資產業指導目錄》出臺,勢必將打消外資在華投資醫院對于利益分配、管理掣肘的擔心,外資開辦醫院集中申請和獲批的時期將有望來臨。
不過,現實的情況則是,截至目前,國外知名醫院涉足中國市場的消息依舊少得可憐。
影響或觸動公立醫院利益
“就前期而言,放開試點,對市場的影響并不會很大。”這是業內比較一致的觀點。
“受制于人才體系、投資周期,以及中國國情等因素,外資醫院占比預計不會很大。因為不了解,國外尤其是歐美的醫院應該不敢貿然進來,當然,諸如 生殖、干細胞、基因檢測等領域,那些具備技術實力的歐美專科醫院則另當別論。真正受益的應該是那些亞洲的醫院,你比方說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醫院。”俞熔 如是分析。
葛劍秋則認為,外資醫院抑或民營醫院,投資有差異化的問題,公立醫院一些領域,社會資本依舊無法撼動。以三甲醫院為例,外資醫院即便進來,可能依舊沒法搶到其市場份額。
不過,葛劍秋也表示,隨著外資等社會資本的進入,現有的醫藥供應鏈體系或將在3-5年內發生大的變化。預計外資獨資醫院進來后,醫藥購銷中間環節將有望減少。
“現在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藥品招標采購體系,中間環節太多。外資獨資醫院有望獨立于這一體系,其采購靈活度相對而言會比較高,也沒那么多利益糾葛。”在葛劍秋看來,這種變化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公立醫院改革。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