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9/9 0:00:00 來源:
未知
事件:
昨天,浙江寧海檢察院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的案件,短短5個月,除了被現場查獲的,非法生產有毒空心膠囊達9000萬粒左右,都已經全部進入了流通市場。
評論:
這個新聞會讓大家回憶起2012年4月15日央視報道毒膠囊事件。經機構檢測,包括修正藥業和
通化金馬在內的6家企業13格批次的膠囊鉻含量嚴重超標。毒膠囊事件引起了全國人民和資本市場的關注,促使了政府對食用和藥用明膠行業的大整頓。
我們預計這次影響不及2012年毒膠囊事件,有三點原因:
1.事件性質不一樣。2012年是藥用膠囊生產企業使用了不合格的明膠原料;這次是小作坊直接生產明膠膠囊,官方定性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非藥品。我們預計這次毒膠囊極有可能流入保健食品領域。
2.規模遠不及2012年。2012年查明涉案膠囊5億余粒,召回鉻超標膠囊(劑)藥品12.3億余粒,而今年僅0.9億粒。
3. 明膠膠囊行業監管已大為加強。2012年事件后,藥監局規定藥用膠囊生產企業必須從具有藥用明膠生產資質的企業采購藥用明膠,嚴禁購買非藥用明膠用于生 產。對藥用明膠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生產企業必須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產品必須獲得批準文號。同時自2013年2月1日起SFDA要求藥用輔料的生產企 業今后將參照原料藥的管理模式,強制執行《藥用輔料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俗稱藥用輔料GMP)。
相關標的:本次事件有望受益的標的有醫用明膠生產企業
青海明膠(000606)和
東寶生物(300239)以及不生產明膠,但進軍淀粉膠囊的藥用輔料
上市公司爾康制藥(300267);而有歷史污點的通化金馬(000766)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我們認為對于醫藥藥企實質影響不大,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醫藥上市公司輔料采購環節管理不善,實質性受毒膠囊事件影響。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