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是我們身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群體,但伴隨他們的,卻是兩個冰冷的數字:121名精神病患者才有一張精神病院床位;每名注冊精神醫師對應842名患者。
在我國,精神病醫療機構普遍面臨數量不足、經費入不敷出、人才緊缺的困境。在精神疾病日漸威脅人們
健康的今天,精神病院卻面臨著生存之困。
精神病院被“錢”所困
剛剛過去的世界
精神衛生日讓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精神病人這個特殊群體上。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是鄭州市內唯一一家治療精神病的專科醫院,既是醫療機構同時也是民政部門下屬的公益性機構,然而目前政府財政對鄭州八院僅提供在編人員的差額補助,其余財政開支需要醫院自負盈虧。
“精神病院一面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一面需要自負盈虧,在同時受到醫療報銷等諸多政策限制下,精神病院的發展舉步維艱。”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霍順利說。
據了解,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每年門診量10萬多人次,病房編制病床120張,開放病床800張。但這家醫院僅有200個醫護人員編制,財政差額撥款僅承擔在編人員70%的工資,僅醫護人員工資已給醫院帶來巨大壓力。
財政的捉襟見肘,使添加先進醫療設備、擴建病房提高接診能力難以實現。以鄭州八院為例,住院部常年處于加床狀態,而早已批建的新院區也因為土地和資金等原因遲遲未能動工。“病房擁擠,不僅患者就診環境差,也很可能出現精神病人沖突等問題,不利于精神病人的康復治療。”護士長史麗說。
與此同時,精神病院經常面臨病人家屬拒絕支付費用等問題。僅去年鄭州八院就有數十位精神病患者家屬將病人遺棄在醫院,拒絕支付醫療費用。
“精神病人和家屬確實可憐,有的家庭家徒四壁,我們雖然盡最大可能幫助救治,但作為一個獨立運營醫院來說,財政壓力太大,我們也很無奈。”霍順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