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0/23 0:00:00 來源:
未知
騰訊互聯網醫療布局再下一子。10月13日,掛號網高調宣布獲得1億美元投資,由騰訊領投,啟明創投、晨興創投等跟投。在入股掌握了2000多萬醫生資源的丁香園之后,騰訊再投資掛號網,其近來的動作被視為打造互聯網醫療閉環再扣一環。
不過,掛號網此輪融資也受到了極大程度的關注,甚至招來了不少質疑。融資了1億美金的掛號網,在看病掛號依然難、黃牛仍屢禁不絕的背景下,靠著宏大的資本能再做什么?
資本熱捧:1億美金融資成“標王”
掛號網13日高調宣布獲騰訊領投的1億美金融資,讓掛號網一夜爆紅,成為行業明星。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移動端下載等各方面來看,掛號網都不及丁香園,而融資金額卻比丁香園更高。對于外界的質疑聲音,掛號網創始人兼CEO廖杰遠表示,2012年掛號網就曾獲得2200萬美元融資,此次融資的準確數字是超1億美元,絕無水分。
不過國內某互聯網醫療平臺華南區負責人王波(化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指出,互聯網醫療這么受資本熱捧不奇怪,畢竟這塊剛需的處女地正在走向市場化,而互聯時代孕育了它市場化的速度和切入口,騰訊主要還是看中了掛號網背后的資源背景以及看病掛號難的現實背景。
據了解,掛號網創建于2010年,由中國
健康教育中心(原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發起、主導的“全國健康咨詢及就醫指導平臺”開始籌建,目前已接入全國23個省份超過900家重點醫院,實名認證的注冊用戶超過3700萬,有12萬醫生通過掛號網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服務,是當前用戶規模最大的移動醫療平臺。
現狀:電子掛號業務諸侯割據黃牛難絕
醫療掛號資源雜亂是目前的現實情況。
用互聯網搶占掛號資源是巨頭的共識。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有多個平臺在瓜分醫院號源。以廣州醫院為例,包括健康之路、掛號網、陽光康眾網、39健康等多家信息科技公司主辦的掛號平臺都同時與一家醫院簽約合作。
由廣州市衛生局牽頭的預約掛號系統也已經陸續開通了電話預約熱線(12320)、預約掛號網站、微信公眾賬戶(廣州健康通)、智能手機A PP(廣州健康通)和自助終端設備五種途徑。
與此同時,又有多家醫院采用微信、支付寶及醫院自建A PP的形式“搶奪”號源。
此外,“號販子”囤積醫療資源擾亂市場的問題依然存在。最近一個調查發現,北京醫院一個普通號從“號販子”那里買需要400元,而一個熱門科室主任醫師的號價錢則更高,個別醫院專家號甚至被炒至1500元。
號販子是如何“截”下了號源呢?王波指出,實際上號販子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把持號源,一是雇員到醫院排隊掛號,二是用多個手機號和身份證號在網上掛號,“掛號網只是提供了一種渠道讓大家去‘搶’號,號販子也能搶,這種情況下融資再多也解決不了看病掛號難的問題。”
把持號源的號販子轉身即在網上或醫院的掛號現場倒賣,甚至偽裝成正規的掛號平臺欺騙市民。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南都記者恰巧碰到一位網上遇見號販子的患者周先生。周先生在網上搜索尋找某掛號平臺的時候,點錯了網站,聯系上了號販子張某。張某自稱是某正規掛號平臺工作人員,可以給周先生提供楊曉的門診號,但需“掛號費”260元。張某約了周先生在眼科醫院見面,一手交掛號單、一手交錢。看到掛號單后,周先生發現單據上面的名字并非自己的名字,警惕的周先生便拒絕與張某進行此次“交易”。
據業內人士透露,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曾經是號販子問題最嚴重的醫院,今年廣州市組織了幾次抓捕打擊票販子的行動后情況明顯好轉,“一些兒科主任的號,當天下午去掛都還有。”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