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0/28 0:00:00 來源:
未知
本報記者 寧夏 深圳報道
三季度加倉股票和基金投資的保險資金,10月以來正悄然調整股票和基金組合。
“我們最近在兌現權益投資的收益,倉位和結構均有所調整。”北京一家小型保險公司分管投資的副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他們四季度的策略是防御,近期已經贖回重倉創業板的成長風格基金。
由進攻轉向防御是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對四季度權益投資的策略安排。
記者采訪了解到,10月以來,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等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調整旗下的基金組合,他們將三季度持有的偏向創業板的成長型基金,轉換成偏向防御的醫藥行業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偏向低估值藍籌的價值型基金。
調倉防御
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是二級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10月24日,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1-9月份,保險業總資產達96075.79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達8774.99億元,占比達10.01%。
根據保監會的數據,今年前4個月,保險機構投資股票和基金投資的占比一直徘徊在10%左右。但5月至8月期間,其平均占比下降至9.7425%。不過,這一比例在9月再度突破1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10月以來,保險機構在股票和基金投資的持倉比例沒有明顯變化,但其持倉結構則有大幅調整。
“最近市場波動比較大,大家在基金投資上還是偏向防御。”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的基金投資部總經理透露,10月以來,保險機構持有的基金組合依然以主動投資的股票基金為主,但基金品種則有大幅調整。
據其透露,險資調整持倉的特點是贖回重倉創業板股票的成長基金,轉而申購偏向藍籌股的價值型品種。
“我們在三季度的基金組合以重倉創業板的成長風格基金為主,但國慶后轉換成醫藥行業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偏向藍籌風格的價值型基金。”前述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坦言,其所在保險公司最近兩周一直在調整基金品種的結構,將基金組合的風險特征由比較激進轉向相對均衡。
一位接近平安資管基金投資的人士告訴記者,他們近期贖回高成長風格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申購了一些醫藥行業基金以及受益滬港通主題的藍籌風格基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保險機構和基金公司處采訪了解到,將高彈性的成長風格基金轉換成醫藥、藍籌等偏防御型的基金,是保險機構的普遍策略。
“博時醫療保健基金的凈申購很多,一天至少有五六千萬的凈申購,兩周時間規模就翻了一倍。”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最近半個月,博時醫療保健基金的規模由9個億增長到18億。其中,節后第一周以險資申購為主。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醫藥行業基金近期也有險資申購。
“10月17日這一周,國壽一下子進來1.5億,平安保險在國慶前也進來5000萬資金。”這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內部人士稱,近期機構資金大額申購,目前這只醫藥行業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超過一半。
除醫藥基金外,便于靈活調整倉位和持倉結構的混合型基金以及量化基金同樣受到機構資金的追捧。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深圳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的量化基金,其二季度末的規模只有4億元,最新的規模數據已經增長至50多億。其中,10月8日以來的規模增長超過15億。
“基金凈申購中有近一半是機構,有部分是保險公司。”前述深圳合資基金公司的內部人士稱,基于機構資金的涌入,他們近期已經暫停大額申購,將單個賬戶的申購上限確定為10萬元。
看好醫藥、藍籌股
保險機構調整基金組合背后,代表著他們看好的市場主題由高估值的成長股轉向醫藥、低估值的藍籌股等偏防御性的資產。
“醫藥今年以來的漲幅并不大,業績增長的確定性很強。四季度買入醫藥行業的主題基金,安全系數會比較高。”前述接近平安資管的投資經理稱,目前險資對股票市場的態度并不悲觀,增倉醫藥的目的是降低組合的波動性。
在業內看來,近期保險、券商等機構調整基金組合,會引導市場的熱點向醫藥、藍籌股轉移。
“保險機構申購基金,基金經理就得買股票。”一位醫藥行業基金經理透露,由于險資大額申購,其管理的基金倉位下降至75%,近期正在尋找合適的股票加倉。
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近期同樣面臨加倉的情況。“本來倉位保持在80%的行業平均水平,但22日進來一筆大額申購,倉位一下子降到比較低的水平。”
除了因凈申購而需要加倉的醫藥和混合基金產品外,業內其它基金經理也將持倉由高估值板塊換成低估值的藍籌股。
“11月后需高度警惕市場的回調,特別是高估值板塊。”諾安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夏俊杰表示,近期會將倉位集中在低估值、高分紅收益率的深度價值類品種里面;同時加大對估值合理的消費品的投資力度,特別是醫藥、食品飲料等前期漲幅小同時有望在四季度完成估值切換的品種。
好買基金研究員白巖對過去一周公募基金的倉位測算結果顯示,股票型基金和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在10月25日這一周的倉位分別下降0.78%和0.76%,當前倉位分別為82.80%和69.15%。
“上周,基金主要加倉了建筑、銀行和有色金屬三個板塊,加倉幅度分別為1.35%、0.93%和0.85%。”白巖介紹,公募基金在建筑、銀行板塊呈現加倉態勢,顯示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公募基金的持倉開始向低估值藍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