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1/25 0:00:00 來源:
未知
幾乎是一夜之間,省城市民驀然發現,存在于家門口十多年的“益源大藥房”更換了牌匾,變身“國大藥房”。11月24日,記者從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上??偛苛私獾?,12月31日前,分布于太原、榆次等地的168家益源大藥房將全部更換門頭,并入“國大藥房”麾下。
作為領跑山西醫藥零售業12年的行業巨頭,“益源”突然“變臉”,將會給山西藥品零售市場帶來怎樣的變革?對于終端消費者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變化
價格下調種類增多服務提升
“我家常用的梔子金花丸,便宜了三塊五!”11月24日,國大藥房太原聞匯店,李先生一邊在結賬一邊跟記者閑聊。
李先生是省電建公司的退休職工,也是益源大藥房的老會員。十多天前,位于雙塔寺街聞匯大廈樓下的這家藥房更換了名稱,讓李先生心里打起了鼓:“開了十幾年的老店突然換名字,自己的會員卡積分還有用嗎?”
價格便宜了,會員卡的積分也照常使用,李先生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臨出門時,他發現藥店正在熱銷固元膏。“李師傅,你上次買的阿膠要是沒吃 完,就拿過來,我們免費教你做固元膏。”一名銷售人員說。藥店不主動推銷固元膏成品,反而主動貼上人工、水電和設備,指導顧客現場制作固元膏,這事兒在李 先生看來,有點兒稀奇,“看來不光是藥品便宜了,服務內容也在變。”
這場醞釀已久、即將顛覆傳統藥品零售模式的變革,李先生感受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益源”變身“國大”后,采購模式由過去的“地采”變為集中采 購,采購渠道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價格終端。據國大藥房太原聞匯店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該店三成以上藥品價格相繼下調,平均降幅10-20%。 “之所以三成藥品降價,是因為目前只有30%藥品完成了采購渠道的轉換,隨著時間的推進,集中采購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藥品價格全面下調是大勢所趨。”該店 負責人介紹說。
與此同時,藥品種類的擴充也給顧客帶來了極大便利。目前,國大藥房的藥品種類擴充了2000余種,涉及百姓常用藥、特效藥和進口藥。“過去和現 在,每天都在為顧客找藥,但過程和結果大不相同了。”該店負責人表示,過去益源的平臺有限,遇到顧客尋找稀缺藥,只能在省內找或者托關系在國內幾家供貨商 處打聽?,F在,售藥平臺直通總部,總部會在全國藥企內查找。“前天有位老顧客來問治療肝病的‘五脂膠囊’,過去找了幾年都買不到。我通過網絡上報總部,第 二天就在上海某連鎖藥店找到了。”
幕后
國大收購益源控股萬民
從“益源”到“國大”,臺前幕后經歷了怎樣一番過程?
國大藥房山西益源連鎖有限公司一名白姓負責人介紹,益源大藥房原來隸屬于山西省醫藥集團。2011年,山西省政府與中國醫藥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 框架協議,國藥集團旗下的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省醫藥公司進行了重組。“國藥控股分為批發和零售兩個板塊,其中,零售板塊就是指國大藥房。”
按照框架合作協議,國大藥房收購了益源100%的股權。隨后,國大對山西藥品零售業的另一巨頭——萬民大藥房進行控股。至此,國大藥房完成了在 山西境內的首輪并購。曾在太原市場上齊頭并進的兩家零售業巨頭,分別更名為“國大益源”和“國大萬民”,成為披上“國”字號的兩家兄弟企業。今年7月,益 源大藥房內部系統全部完成切換,與國大藥房上??偛肯到y進行直連。
上述一系列動作不禁讓業內人士想起了近幾年發生在山西藥品零售行業的大事:2008年,隸屬于山西醫藥集團的益源大藥房一舉收購了康順堂旗下的18家藥店,曾在當時的醫藥市場引起轟動;2010年,北京同仁堂控股遠東大藥房……
從諸侯混戰,到兄弟稱霸,山西藥品零售市場風云激蕩。
洗牌
“霸主”出世終結無序競爭
“藥品零售巨頭頻頻出手,跑馬圈地,其背后是傳統藥品零售行業在基層醫療機構藥品改革和處方藥網上銷售趨于解禁的背景下,受到了雙重夾擊,壓力 空前。而一場以行業整合、集中度提高為發展趨勢的并購熱潮,正在席卷全國,‘大藥企時代’即將來臨。”山西省食藥監部門一位人士分析認為。
近幾年,山西藥品零售行業競爭激烈,但暴露出來的劣勢是,連鎖企業在市場所占份額較小,店面數量僅占藥店總數的20%左右。“單體藥店過多,連鎖藥店的市場份額不大,使得藥品零售市場競爭激烈但相當無序。”
益源和萬民兩家的營業額,此前大約占到省城市場的30%-40%。如今國大藥房完成對其并購,意味著市場格局的大洗牌,可以說是成就其當之無愧 的“霸主”地位。“按照一般規則,行業并購確實能讓市場越來越有序!”山西省藥品檢驗所一位專家認為,企業優化重組會讓藥品的調撥流通更便捷,藥品安全系 數增高。
未來
第四代藥房呼之欲出
“您覺得貨架如何擺放有利于快速找藥?什么樣的燈光亮度讓您感到舒適?您最希望得到藥師的哪些幫助?……”國大藥房太原聞匯店負責人透露,國大 藥房對進店顧客的調查已經展開,“‘益源’變臉‘國大’后,消費者第一個直觀的感受是藥價下調,品種增多,而一系列的變化正在陸續發生。”
2003年之前,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有藥不愁賣”的傳統藥房,利潤較高,服務水平差;2003年以后,涌現出了一批平價藥房,這是市場激 活后的產物,以價格取勝;如今,各家醫藥零售企業主打的是專業藥房。除了售賣藥品外,此類藥房配備了專業藥師,對顧客提供合理用藥咨詢、養生指導等服務, 與此同時,服務人員的素質、態度等方面均有提升。
對于藥品零售市場的未來趨勢,多位專家表示,第四代藥房更值得期待。
所謂第四代藥房,是在專業藥房的基礎上注入了人性化和便捷性因素。例如,即將撤掉收銀臺的坐式服務,改為站立式收銀,更注重顧客在購買過程中的 舒適度;在服務內容上,為會員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家庭用藥健康數據化管理和慢性病教育;在服務形式上,引入24小時自動售藥機,解決夜間買藥難題,開通微 信支付、網上購藥等方式……無論你是否察覺到,一場與藥房“變臉”相伴而生的藥品零售方式的大變革,正在或者即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本報記者 王芳 實習生 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