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2/16 0:00:00 來源:
未知
作為全國第5個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地區,墊江牢牢抓住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的戰略發展機遇,以深化中醫藥事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主 線,多措并舉加強機制保障,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醫療、科研、產業、文化等協調發展,切實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如今,墊江90.31%的患者都能在縣內得到有效的中醫藥治療,并進一步輻射鄰水、大竹、梁平、豐都等周邊區縣。
1 加強機制改革工作
2013年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同意將墊江納入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至此,墊江縣成為繼北京東城區、上海浦東新區、河北石家莊市、甘肅省之后第5個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地區,也是全國惟一的試驗縣。
為促進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探索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路徑,墊江縣經過多方調研、聘請專家聯合撰稿、征求意見修改完善,整理出臺了《墊江縣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規劃》。
該《規劃》從建立健全中醫藥醫療、中醫藥人才、中醫藥產業、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體制機制的改革發展模式五個方面進行探索,力求建成渝川東部區域性的中醫藥醫療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打造全國縣域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示范樣本。
2014年,墊江縣又設立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要負責研究制定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規劃、目標任務、實施方案等,統籌協調區域內中醫藥資源 和全縣中醫藥發展。在縣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下,再設中醫管理科和中醫藥產業發展科,分別負責中醫醫政管理、業務指導和中醫藥綜合性服務和全縣中醫藥產業的規 劃和統籌協調。
此舉,逐步健全了墊江中醫藥醫療體系、產業發展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監督服務體系,使與中醫藥相關的人事、財政補償、融資政策等得以持續性落實,迎合了現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要求。
目前,一系列保障機制正在完善、落實中。數據顯示,墊江縣內中醫藥人員比例實現了大幅提升,已有中醫藥專業人員715名、中醫高級職稱36名、中醫碩導 10名、縣中醫院基層指導科強化培訓“能西會中”鄉村醫生652名。同時,中醫藥服務水平隨之提高,全縣、鄉、村的醫療機構中醫藥適宜技術覆蓋率、中醫藥 參與預防保健率達100%,連續20年無重大疫情發生。
據墊江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相 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5年,墊江每千人口中醫床位數力爭達到1.2張以上;縣鄉醫療機構中醫科、中藥房設置率達100%,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能力達 100%,中醫藥服務量占衛生服務總量的40%以上;提升縣域內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和水平,力爭使中醫藥治療具有優勢的病種零出縣。
2 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文化瑰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對于傳承中醫藥技術、弘揚中醫藥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因此,圍繞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墊江牢牢抓住影響和制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先行先試、多路并進發展中醫藥事業。
尤其是在提升基層中醫藥的服務能力方面,作為西部地區惟一擁有兩個“三甲”醫院的縣,墊江已擁有一批業務精湛、技術全面的高層次醫療領軍人才。如何推進中醫藥城鄉一體化發展,成為其發展路上的瓶頸問題。
針對此種“頭大尾小”的布局現狀,墊江通過完善青年骨干醫師派出制度、改進人才招聘方式、積極爭取人員補助等措施,建立起“專家走基層,基層進高校”的長效機制,著力培訓一批中醫藥后備人才、骨干人才和骨干師資。
其中,“專家走基層,基層進高校”更是結合了醫師多點執業的要求,已派出30位縣級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到鄉鎮、社區進行醫療巡診,并選拔23位鄉鎮衛生院專技人員到醫藥高等院校脫產學習一年,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服務水平。
此外,墊江還強化了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建設,在每個鄉鎮衛生院設置一個達到國家標準的中醫科、中藥房,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一個標準的中醫館。同時,支持各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基礎建設,配備中藥櫥、中醫藥診療等設施設備,并按中醫特色改擴建村衛生室。
截至2013年底,墊江中醫開放床位895張,占全縣總床位的30.4%;中醫診療人次達58.1萬人次,占全縣總診療人次的33.7%;農村和社區中醫藥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中醫藥優勢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發揮作用日益凸顯。
預計到2020年,墊江縣將建成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100個以上、1個國家級中醫藥健康管理示范社區、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10個以上,力求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在全縣鄉鎮衛生院占比超過40%。
3 打造中醫藥產業集群
早晨7時,墊江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藥材加工車間就熱鬧起來,按照標準化的嚴格要求,工人們正忙著對中藥材進行篩選、稱重、清洗、泡制……大家分工協作、動作嫻熟,顯得忙碌而有條不紊。
據悉,天圣制藥集團是一家集新藥研發,藥品、中藥飲片生產、銷售,醫藥物流配送及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于一體的現代醫藥企業,年產值可達30多億元。
“正是得益于墊江大力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我們才有今天的成績。”天圣制藥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公司成立之初,藥材的種植和生產難以跟上,后來經相關 部門牽頭,我們以城北現代醫藥園區為載體,才完善了中藥材生產、加工及配套服務,一躍成為墊江縣中藥生產的龍頭企業。”
近年來,墊江堅 持以農業為依托、以工業為理念,加速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整合國家、市級和縣級涉農項目資金,支持中藥材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并大力引進中藥材種植企業,采 取“公司+農戶”種植模式,壯大種植基地規模;對四大中藥材種植基地納入中藥材資源保護區,建立資源監測體系和信息網絡平臺;加強與湖南中醫藥大學、天圣制藥企業進行院校、院企合作,指導成立墊江縣中藥材研發機構;支持中藥制劑、口服含片、中藥保健品、中藥日用品等開發研究……
據統計,2013年墊江已有牡丹種植基地2萬畝、蓮米基地1萬畝、中藥制劑室3500平方米、10萬級中藥制劑車間1000平方米,芍藥、玫瑰、油樟等種植基地陸續建設中,中藥資源保護、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下一步,我們將培育發展中藥材生態休閑產業、養老養生產業和新興健康服務業,使全縣中醫藥產業的占比逐年加大,中醫藥健康服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逐年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比重逐年增多。”墊江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力求到2020年,建成以太平、澄溪、桂 溪、新民等鄉鎮為重點的10萬畝牡丹種植基地,以曹回、永安等鄉鎮為重點的2萬畝芍藥、玫瑰種植基地,以高安、五洞等鄉鎮為重點的2萬畝蓮米種植基地,全 縣中藥材實現年產值20億元。
同時,力爭在城北現代醫藥園區形成中藥材生產企業集群發展格局,打造西南地區獨具特色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園區。
鏈接>>
科研成果 引領產業崛起
為強化中醫藥繼承創新,墊江著力挖掘、整理、利用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結合臨床試驗,對于臨床療效好的單方、驗方、中草藥及中醫傳統技術進行推廣使用。目前,如針灸、推拿、艾灸、穴位注射等52個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已實現了逐步推廣,專科建設初顯成效。
截至2013年底,墊江有了風濕病科、心血管科等4個國家級“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腫瘤內科、針灸科2個國家級中醫特色專科,還有針刺醒腦開竅法等17項技術獲市級立項,并在全縣范圍應用。
此外,結合“墊江縣中醫藥產業科技支撐示范工程”科研項目,墊江還加強了對中醫藥產業的研發,建立起中醫藥實驗室,對牡丹籽油、牡丹保健品、食用品等深度開發研究。
預計到2020年,墊江將完成《墊江縣中醫藥發展年鑒》和《全國名醫名方錄》的編撰工作,同時完成市級及以上臨床科研課題3—5項、開發或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2項,引領整個中醫藥產業蓬勃發展。
建設中醫藥
特色文化城市
步入太平鎮牡丹園,片片牡丹田映入眼簾,一望無際,頗為壯觀。這里是國家AA級旅游區,也是墊江縣重要的丹皮產地。
作為全國聞名的丹皮之鄉,墊江有著悠久的牡丹種植歷史。如今,在種植牡丹的基礎上,墊江還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爭取把墊江建成國家級中醫藥特色文化城市。
據了解,按照縣委、縣政府規劃,墊江將從多方面入手,如依托桂溪河和迎春河,以橋、欄、堤、道等為載體,采用石刻浮雕、鏤空圖案、詩詞歌賦等方式,建成 具有中醫藥文化的十里桂花長廊;依托牡丹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將牡丹傳說、丹皮種植加工、花海觀光旅游、風土人情以浮雕形式在坡墻進行展現,建成墊江牡丹浮 雕墻;依托古城半山公園和天寶寨公園的建設,將中醫藥方以木刻、石刻等形式展現,建成萬方碑林公園……一系列獨具特色、蘊含中醫藥歷史文化的建筑、設施將 逐步覆蓋城區。
墊江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充分挖掘中醫藥歷史內涵,凸顯中醫藥文化,使之成為墊江縣"千年古縣、牡丹故里"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