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12/22 0:00:00 來源:
未知
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啟動
構建全國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鄭梁鍇 王麗娟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莫頓曾將“馬太效應”歸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比照今昔,展望未來,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從萌發、定位、集聚,到而今精準對接產業大趨勢,向著打造長三角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現代醫療設備產業 基地邁進,努力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孵化器”,在這“起、承、轉、合”之中,不經意間用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扎扎實實丈量了這個著名的經濟學原理的現實 演繹過程。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落戶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被賦予了新時期的現實意義,成為浙江省實現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鮮活案例。
起
以民引外把握良機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走上“快車道”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6年前。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浙江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迫在眉睫。浙江憑借較強的制藥產業基礎,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浙江省重點發展產業,在“十一五”期間實現了醫藥行業的快速增長,出口占全國20%以上,行業經濟效益處全國前列。
在2010年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以生物醫藥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生物產業被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生物產業同樣 是我省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建設勢在必行,培育醫藥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成為“十二五”期間浙江省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位于浙江省會的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正在經歷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變革,并開啟了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征程。2008年9月,在杭州市區度過了 80余個春秋、見證了中國整個西藥制藥歷史的杭州民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約整體落戶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生藥業遷建項目,掀起了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打 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紅蓋頭”。
自此,框架構建后,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有的放矢,大力引進和發展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及項目,在接下來的短短幾年之內,園區內天元生物藥業、貝達藥業、杏輝天力藥業等醫藥企業不斷壯大。
在產業轉型的后續,是“以民引外”的碩果。在諸多投資商中,來自瑞士諾華、法國賽諾菲-安萬特、美國禮來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備受矚目。瑞士 諾華斥資1.25億美元收購天元生物股權;賽諾菲-安萬特與民生藥業合作投資1.28億元,成立了杭州賽諾菲民生健康藥業有限公司;美國禮來投資浙江貝達 藥業。
2012年,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創建為浙江省外商投資新興產業示范基地(生物醫藥)。精準對接產業大趨勢,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發展,2013年,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創建工作,在省市區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1月,經省科技廳、省發改委同意,確認成立浙江余杭生 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式拉開了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的大幕。
承
引才引智積極招商
全方位為精準發力保駕護航
目前,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已經編制出臺《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啟動區塊詳細規劃》,《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 業園區五年行動計劃》,量身定制的重磅高新園區專項扶持政策也即將出臺。這些政策的核心詞,凝練出來就是一個目標—留住更多創業創新的項目和人才。
為此,高新園區構建完善了一整套服務于生物醫藥專業人才的配套政策體系,包括安家補助、項目資助、人才房申購、配套公寓等。今年已有112套人才公寓面向貝達、民生等生物醫藥企業進行補助性出租,同時專門撥出20多萬平方米人才房供生物醫藥企業使用。
此外,高新園區依托國家千人計劃、浙江省千人計劃、杭州市“521”計劃”、余杭區千人計劃等政策,積極為園區企業和項目團隊申報“科學技術獎”、“杭州市杰出人才獎”、“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推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載體建設,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集聚。
截至目前,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集聚“國千人才”5名,他們之中有從舊金山灣區實驗室和倫敦、巴黎名校走出的海歸精英,也有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領軍人才。
人才的集聚,為產業與研發之間的良性循環提供了保障,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不斷得到發揮。貝達藥業獲批國家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其他龍頭企業也在爭創國 家級、省級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民生藥業計量檢測中心和省醫療器械檢驗院余杭分院,正在加快建設醫藥公共服務平臺,共享儀器設備,降低企業成本。
在招商引資上,依托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這一金字招牌,高新園區目前以葛蘭素史克收購諾華旗下疫苗事業部為契機,積極引進葛蘭素史克制藥(世界 500強)新項目、賽諾菲制藥(世界500強)單克隆抗體及基因治療藥物亞太基地項目。同時,通過貝達藥業等現有企業,努力招引創新藥項目。另外,加強與 中國生物醫藥協會的合作,緊盯沈陽三生藥業生物制藥項目、深圳醫療器械協會會員單位(以浙商、杭商為重點)制造基地等,努力實現招商引資與引制、引智相結 合。
轉
創業創新從未止歇
打造長三角醫療設備產業“心臟”
2014年1~11月,高新園區25家生物醫藥企業實現產值36.14億元,同比增長20.37%,預計全年實現產值超40億元,同比增長20%以 上。園區多項指標增速名列全省前茅,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新產品產值兩項指標位居全省18個省級高新園區之首。骨干企業中,賽諾菲民生建成投產后產出大幅 提升,1~11月實現產值3.31億元,同比增長95.58%,貝達藥業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實現產值6.75億元,同比增長36.66%,其他龍頭企業如 民生藥業、杏輝天力、諾邦無紡增幅均超20%。
擁有夢想和努力的人才擁有美好的未來,在創業創新的路上,高新園區人從未止歇。在今年9月舉行的全省醫療設備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上,省委、省政府強 調醫療設備產業是推動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朝陽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資料表明,2013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預計2015 年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
今年3月,高新園區委托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主持開展生物醫藥高新區的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工作,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逐步明確了醫療器械和創新藥物的 產業發展方向,在行業選擇上,高新園區以發展網絡化、智能化醫療設備為主攻目標,重點發展可穿戴設備、現代大型設備、植入介入材料、基因診斷(生物芯 片)、創新藥物。在開發時序上,近期重點引進醫療器械企業,同時通過鼓勵既有制藥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和引進研發性制藥企業,儲備新藥項目。
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產業發展的“五年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長三角最大的現代醫療設備高新區之一。在功能集聚上,高新園區完成省醫 療器械審評中心、省醫療器械檢驗院余杭分院、省食藥監局行政審批受理分中心、創新藥物早期成藥性評價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研發資源共享平臺等五大功能性平臺 建設。在產值規模上,高新園區實現產值200億元,其中醫療器械占60%~70%,培育一批1億元企業和10億元企業。
合
借勢借力專業服務
三大平臺助力國家級“生物醫藥孵化器”
合作才能共贏。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積極開展與省藥監局戰略合作,今年9月,省食藥監局與余杭區正式簽訂《共同推進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建設合作協議》,并向高新園區授予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省醫療器械檢驗院余杭分院、省食藥監局行政審批受理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三塊牌子。
目前這三大平臺已在園區掛牌成立,這意味著今后高新園區內的生物醫藥企業將享受到“省級以下審批事項不出園”的一條龍服務,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
浙江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整體落戶后,將為高新園區企業提供“零距離、全方位、高效率”政策咨詢服務;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院余杭分院,則將為生物醫藥 高新園區企業提供研究、開發、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的基礎技術平臺,以及產品標準和技術服務;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受理分中心,將整合行政審批資 源,優化審批工作程序,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同時,園區還積極為企業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助保貸”,是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的項目,旨在有效地解決 小微企業抵押擔保不足等問題,為企業融資提供新的途徑。“助保貸”金融資金池規模共1億元人民幣,向高新園區內所有生物醫藥企業開放。創業者只需提供 40%的抵押或擔保,可以取得500萬元以下的貸款資金,享受基準利率;相應的信用風險由政府的風險池資金和銀行共同分擔。
隨著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建設的推進,“大孵化”模式持續深化。通過“先租房、再售房”、“先落戶、再落地”等方法,優化資源配置,加快項目入駐進程,高新園區將為更多的新落戶生物醫藥企業提供高水準孵化培育,使他們的初期發展有更大的空間和舞臺。
下一步,高新園區將積極招引海內外人才,以國際化視野推進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的人才集聚,并進一步優化人才服務。同時,加強醫療器械 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爭取國家級、省級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一方面鼓勵浙江大學藥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園區內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探索與海外院 所的合作共建模式;另一方面鼓勵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尤其是推進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如在貝達獲批的基礎上,支持民生藥業及有關醫療器械企業創建重點企業研 究院,招引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團隊,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機制。
眾志成城,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醫療器械和創新藥物為引領的全新藍圖日漸清晰,到2020年,構建全國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的愿景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