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13 0:00:00 來源:
未知
年報披露即將展開,從己經公布業績預告的情況來看,醫藥行業是目前兩市為數不多的不受經濟增速放緩困擾的行 業之一。數據顯示,在58家已發布業績預告的醫藥類公司中,49家公司預喜(預增、略增、續盈和扭虧),比例達到了84.48%。分析認為,隨著市場的投 資熱點由低估值向低漲幅逐漸過渡,此前“跑得太慢”的醫藥股存在補漲要求,己站上“風口”。
行業年報逾八成公司預喜
意識的提高,醫療支出將迅速加大。另外,人口老齡化等原因也將繼續提升醫藥行業的需求。”安信證券研究員指出。
我國老齡化趨勢提速,必定會增強醫藥生物(7409.12,108.990,1.49%)行業的成長空間。專家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的老齡人數量將達到29100萬人,2050年則有望達到44000萬人,龐大的老齡人口也將為我國醫藥產業注入增長的動力。
部分呈現出高成長性
己經公布業績預告的58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中,除有超八成的公司超高預喜比例外,部分公司還呈現出了高成長的特性,有多家公司業績同比和環比增長超過100%。
其中,福瑞股份(35.60,1.170,3.40%)(300049)、亞太藥業(15.61,0.420,2.76%)(002370)、中源協和(42.87,3.900,10.01%)(600645)、康芝藥業(13.29,0.170,1.30%)(300086)、上海萊士(45.62,0.490,1.09%)(002252)、沃華醫藥(27.62,-0.340,-1.22%)(002107)、信邦制藥(19.50,0.440,2.31%)(002390)、海翔藥業(9.73,0.290,3.07%)(002099)和東北制藥(10.29,0.270,2.69%)(000597)等9家公司預告凈利潤增幅至少也超過1倍。此外,億帆鑫富(22.76,0.550,2.48%)(002019)、海南海藥(16.04,-0.090,-0.56%)(000566)和譽衡藥業(0.00,0.000,0.00%)(002437)3家公司最大預增幅度也超過了100%。
而按相關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海翔藥業、紫鑫藥業(12.77,0.600,4.93%)(002118)、億帆鑫富、貴州百靈(41.95,0.310,0.74%)(002424)、葵花藥業(60.67,0.670,1.12%)(002737)、雙成藥業(0.00,0.000,0.00%)(002693)、東北制藥、亞太藥業、漢森制藥(15.57,0.160,1.04%)(002412)、新和成(15.81,0.350,2.26%)(002001)、海思科(20.30,1.040,5.40%)(002653)、奇正藏藥(22.80,0.270,1.20%)(002287)、桂林三金(18.42,0.260,1.43%)(002275)和沃華醫藥等14家公司2014年報實現凈利潤將環比增長超過100%。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在2014 年醫藥行業增速放緩產生的。相關統計顯示,由于中成藥降價預期、招標慢于預期等因素影響, 醫藥行業2014年增速放緩。國信證券(19.81,1.800,9.99%)最新的研報顯示,2014年1-11月,醫藥工業收入增長12.8%,仍維持在底部平穩增長;但1-11月利潤增速為12.0%,較1-10月的12.9%有所下滑。
不過,從去年二季度后,行業的收入、利潤增速已止跌企穩,自7月以來逐月回升明顯。興業證券(13.64,-0.380,-2.71%)分 析師表示,醫藥行業在度過醫改紅利時代后已逐步回歸穩定增長,預計全年醫藥行業整體有望延續10%-15%左右的穩定增長。國信證券認為,隨著醫保基本實 現全覆蓋,醫保支付壓力日益嚴峻,未來醫保控費是大勢所趨,預計未來5年-10年,行業將進入12%-15%增速的“新常態”。
“老齡化加速、政府支出比例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城鎮化持續、健康惡化和環境代價等多種合力的作用下,未來國內醫藥行業增幅長期保持高于GDP以上的增長速度基本上不容置疑。”業內人士指出。
招商證券(26.31,-0.650,-2.41%)分析師徐列海表示,人口老齡化、環境變化推動發病率提升及疾病譜變化,國家對全民醫保的持續投入提高就診的可及性,確保醫藥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
醫藥藍籌存補漲要求 剛剛過去的2014年,醫藥板塊漲幅16.84%!這相對于同期上證指數(3243.27,13.960,0.43%)近53%的漲幅而言,醫藥板塊顯然還是“漲得太少”了。分析認為,隨著市場的投資熱點由低估值向低漲幅逐漸過渡,跑得太慢的醫藥股存在補漲要求,有望重新獲得資金關注。
“隨著指數的持續上漲,券商、銀行、保險、基建等大盤藍籌股估值逐步修復到位后,醫藥股的估值優勢重新體現出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可積極配置醫藥傳統白馬股。近期藍籌股云南白藥(65.91,0.810,1.24%)(000538)、同仁堂(24.21,0.330,1.38%)(600085)的走強,意味著2014年以來醫藥板塊的階段調整己經結束。
國泰君安近日發表的醫藥行業月投資策略報告表示,醫藥指數在最近2個月內下跌4.6%,大幅跑輸上證綜指。短急行情不是常態、也不會是長態。快速調整后,估值和持倉的雙高壓力得到釋放,但結構性估值差異仍突出,部分穩健藍籌和真正的成長股已有中線布局的機會。
興業證券(13.63,-0.390,-2.78%)分 析師項軍指出,前期醫藥表現不如人意,主要是受到市場對流動性放松及宏觀經濟轉型改革的預期使得資金配臵偏好傾向于低估值大市值權重板塊的影響,醫藥板塊 被機構持續減持所致。但經過兩個月的大幅回調,醫藥估值溢價率已回落至2010年中期水平,大部分白馬股已具有較高安全邊際,行業比較優勢有望重新確立。
“醫藥藍籌2014 年全 年表現滯后,前期市場整體經過一輪大幅上漲,醫藥藍籌估值溢價率明顯下降,藍籌股是各細分子領域龍頭公司,未來將分享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盛宴。”申銀萬國分析師錢正昊指出。
錢正昊稱,1 月醫藥持股向一線白馬股集中,
恒瑞醫藥(40.68,0.480,1.19%)(600276)、
康美藥業(17.15,0.090,0.53%)(600518)、云南白藥、
天士力(44.00,0.610,1.41%)(600535)、
東阿阿膠(40.01,0.250,0.63%)(000423)、
華潤三九(24.09,0.390,1.65%)(000999)、同仁堂等均有望獲得明顯超額收益。
個股點將臺 恒瑞醫藥(40.68,0.480,1.19%)(600276)
公司為國內研發能力最強的醫藥企業之一,上市以來,業績經歷了從高成長到穩健成長的轉變。公司及時調整戰略,從過去的“仿制向創新轉型”改為“仿制和創 新并重”,大量新的仿制藥儲備品種進入審批通道。去年11月初,公司歷經十年研發的重磅1.1類新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正式獲批。
分析指出,恒瑞是業內少有的實現穩步增長的公司,并擁有強勁的現金流及極低的杠桿率,印證其穩降美藥業(600518)
公司是一家以中藥飲片生產為核心,業務涵蓋中藥全產業鏈的現代化大型醫藥資源型企業。目前己經形成“中藥材-中藥飲片-醫院和零售終端”的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和“資源壟斷-產地合作-贏得定價權”的中藥材貿易盈利模式。
券商研報稱,公司擁有貫穿中藥材上下游全產業鏈,中藥材貿易業務穩定發展,飲片產能瓶頸逐步消除,下游消費品正快速增長,電商平臺助力公司各項業務更上 層樓,持續成長可期,公司2015-16年合理市值估值在512億和714億億元,對應股價22.97元和32.03元。按此算,公司股價未來兩年有(目 前股價17.06元)超過八成的上漲空間。
東阿阿膠(40.01,0.250,0.63%)(000423)
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公司8 月中旬開始上調阿膠漿最高零售價,幅度不超過53%,出廠價將做相應調整。分析認為,未來阿膠塊量價齊升的很難有有,但隨著復方阿膠漿與桃花姬阿膠糕等衍 生品增長,公司業績已經不再僅僅依靠阿膠塊,而且小分子阿膠上市,也為后續增長注入新動力。
國泰君安分析師表示,阿膠塊量價齊升的業績 高增長時期已經過去,公司進入平穩增長階段,依靠阿膠塊的穩步提價,衍生品上量和新產品拓展,短期內支撐未來10-20%的穩定增長是足夠的。從估值對比 來看,市場對提價導致短期銷量影響已經有較為充分反映。未來阿膠塊銷售只要能保持相對平穩,衍生品和新產品能夠有所突破,估值具備進一步修復的空間。
同仁堂(24.22,0.340,1.42%)
公司創建于1669年,為成功經營數百年的“百年老店”,是我國傳統中藥業的金字招牌,在傳統中醫藥領域具有不可撼動的代表地位。分析普遍認為,同仁堂作為中藥瑰寶,品牌價值極大,目前經營尚未反應公司潛力,公司存在低價藥政策利好預期以及未來國企改革(1419.78,13.010,0.92%)預期,長期空間仍大。
銀河證券近日發表的研報指出,受整體外部環境的影響,同仁堂業績增速有較大下滑,短期來看增速在15%左右。從長期來看,公司擁有極強的品牌力,有 800多個生產批號,但日常銷售的僅有400多個品種,產品潛力遠沒有釋放出來。隨著國企改革進程的推動,公司的潛力將逐步釋放。
醫藥生物(7409.22,109.090,1.49%)行業2014年業績預告同比環比雙增長均超過30%的公司 上市公司 預告凈利潤 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 預告凈利潤環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