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虎網醫藥網 > 醫藥資訊 > 醫藥人才 > “2014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候選名單 生物醫藥領域19人

“2014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候選名單 生物醫藥領域19人

中國虎網 2015/1/13 0:00:00 來源: 未知
 

基礎研究領域科學家

曹雪濤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

28歲成為中國當時最年輕的醫學教授,40歲時成為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4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在,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院長,他沒有顯示出 腳步放緩的跡象:當選《細胞》雜志新一屆編委;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又“發現”RNA病毒逃逸人體天然免疫機制,提出免疫調控新觀點。

高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面對迅速蔓延的疫情,有一群中國人選擇迎難而上、主動出擊,投身于這 場危險而持久的戰役,高福就是其中一員。這支來自中國的檢測隊主要負責在塞拉利昂開展埃博拉出血熱檢測工作,由59名醫務和科研人員組成,高福是檢測隊負 責人。

高會軍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

由講師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在30歲時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及國際權威期刊《IEEE系統人控制論匯刊》最年輕的編委。全球權威情報信息提供商湯森路透發布了2014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科學家榜單,高會軍教授成為該榜單17位入選者中唯一一位中國學者。

孔慶平

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跟隨葛庭燧院士進行固體內耗和蠕變的研究,已經發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和好評。他在晶界內耗的機制和應用、 納米晶材料的內耗和蠕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結果。2014年9月23日,孔慶平被授予國際內耗學術界的最高獎——甄納獎。

李蘭娟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

傳染學領域杰出的領軍人,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在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態學建立及應用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她探索鉆研 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防控難題,為公共衛生事業作出卓越貢獻。2014年,她進入“感染微生態”全新研究領域,為肝病研究 提供新思路。

龐國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質檢總局食品檢測首席研究員

制定2項國際AOAC標準和65項國家標準,作為第一完成人,龐國芳3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次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次榮獲國 際AOAC組織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為我國食品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2014年獲第128屆國際分析化學家協會年會頒發最高科學榮譽獎——哈 維·威利獎,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學領域的杰出貢獻。

饒子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4年,其研究組與牛津大學、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甲型肝炎病毒(HAV)全顆粒晶體結構。2014年 當選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聯合會(IUPAB)主席,是IUPAB自1961年成立以來的首位華人主席,他的當選提升了我國學者在國際學術舞臺的影響 力,對進一步促進我國生命科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肖紅梅

中南大學教授

2014年其團隊首次發現人卵“外衣”缺失及其致病基因,并對致病機理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卵子透明帶缺失及導致人類透明帶缺失的致病基因,為“對癥下藥”治愈不孕找到一種新途徑。

顏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2014年,其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其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人類攻克癌癥、糖 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被《細胞》雜志選為2014年全球40位年齡在40歲以下的杰出科學家之一。

曾藝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

2014年,《自然》在線發表了曾藝團隊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首次發現乳腺中的多能干細胞,“刷新”了由國外科學家2011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乳腺干細胞只存在單潛能性的理論,為靶向治療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新靶點,奠定乳腺癌干細胞治療應用的基礎。

張天爵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串列升級工程部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7月4日,10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調試出束,它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安裝和調試,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緊湊型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它的研制 成功,表明我國已經掌握了特大型超精密的磁工藝技術、大功率高穩定度的高頻技術、強流離子源與高效率注入技術等一批質子回旋加速器核心技術。張天爵是 10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總設計師。

趙忠賢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一直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高溫超導研究,帶領團隊作出了世界公認的研究成果,使我國高溫超導研究走在國際前 列。2014年初,趙忠賢以鐵基高溫超導研究獲得空缺三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2014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周斌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2014年7月4日,《科學》雜志以亮點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其研究組關于冠狀動脈起源的最新成果。研究發現,除已經認知的心外膜下血管干細胞外,冠 狀動脈還有一個重要“起源地”——心內膜。這一重大發現為臨床心肌梗死血管再生治療和體外人工心臟血管生成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朱日祥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

曾獲第三世界科學院地球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 學家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等。2014年10月14日,獲得法國研究院下屬的科學院學院年度頒獎大會頒發的首個“法中獎”。

宗傳明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

經過23年的苦心鉆研,宗傳明關于希爾伯特第十八問題的突破終于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認可,2014年5月4日,純數學領域的權威雜志《數學進展》發表 了這篇論文。歐美同行稱其為一項輝煌的工作。榮獲2014年萊維·柯南特獎,這是美國數學會首次將學會大獎頒發給在中國工作的數學家。

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杰出者

包信和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14年5月,包信和團隊在《科學》上發表文章稱,基于“納米限域催化”新概念構建的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可實現甲烷在無氧條件下的 選擇活化,從而一步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反應過程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摒棄了高耗能的合成氣制備過程,使碳原子利用效率達到100%。

崔維成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

“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這位“載人深潛英雄”已將探索的目光瞄準下一個更高目標——10年內,要親自駕駛中國設計、制造的載人潛水器,潛入海底 11000米,到達地球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下一個世界奇跡。2014年,崔維成團隊正在研發的1.1萬米載人潛水器獲得上海市科委立項支持。

戴建武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

戴建武及其再生醫學團隊成功引導了人體受損子宮內膜的再生,為胚胎的著床和發育提供了保障。2014年7月17日,世界上第一例應用再生材料修復子 宮內膜技術誕生的嬰兒在南京呱呱墜地。新生命的降生見證了他和他的團隊在再生醫學產品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上,有了重大進展,實現了組織器官再生的夢想。

鄧中亮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鄧中亮歷經十余年攻克了國際上始終無法解決的衛星導航“最后一公里”瓶頸,即室內外如何高精度無縫定位。2014年,他領銜的“羲和”系統導航定位 技術,使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達到室內一米。這一技術成功應用于全國16個省和3100個大型商場、場館,贏得18個國家的采購訂單。

賈利民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參與組織實施《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和《高速列車科技發展“十二五”重點專項》,是我國高速列車相關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研究者、組織 者和決策支持者之一,是高速列車譜系化、智能化技術的主要架構者。目前,CRH380系列高速列車正在華夏大地飛馳,成果有目共睹。

廖湘科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研究員

2014年11月20日,“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在國際TOP500組織首次正式發布的超級計算機高性能共軛梯度(HPCG)基準測試排行榜 上,位居世界第一;而在該組織前一天發布的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中,天河二號再次位居榜首,獲得“四連冠”。廖湘科是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項目總指揮、總設計師。

劉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人類在外太空長期生存的核心技術是構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劉紅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空間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 號”。2014年5月“月宮一號”成功完成105天的長期高閉合度集成實驗。該成果持平于國際最高水平,為我國今后深空探測提供了基礎技術。

劉靜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2014年,其團隊首次建立了一種全新原理的室溫液態金屬打印方法,研發出世界首臺全自動液態金屬個人電子電路打印機。目前,該團隊研發的面向個人 終端用戶的打印設備即將進入市場。在2014國際傳熱大會上,劉靜獲得威廉·伯格獎,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國際傳熱界最高獎項和榮譽。

錢華林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

作為中國互聯網重要的開創者之一,錢華林一直從事計算機網絡的研究和工程建設。從早期的中國互聯網基本原則設計,到域名服務器搭建,到路由器的自主 研發設計,錢華林及其團隊對互聯網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4月,國際互聯網協會發布“互聯網名人堂”名單,錢華林成功入選。

喬杰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杰從事婦產科及生殖醫學領域臨床及科研工作27年,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DNA甲基化調控機理的系統研究。 2014年9月和11月,世界首例及第二例應用MALBAC全基因組擴增測序獲得的試管嬰兒,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標志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 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孫興懷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青光眼是全世界首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孫興懷所領銜的青光眼遺傳學研究小組與四川省人民醫院、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合作,首次發現原發性開角型青光 眼的發病與體內ABCA1基因變異存在顯著關聯,是目前同疾病中樣本數量最大的亞洲人群研究。該成果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腫瘤轉移是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腫瘤難以治療的關鍵所在。血小板上的TLR4在癌癥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2014年,王紅陽小組通過研 究TLR4與腫瘤細胞釋放的高遷移率族蛋白Bl的相互作用,發現血小板促進了腫瘤轉移。這些研究結果表明了TLR4以及它的內源性配體HMGB1是抗轉移 治療的潛在靶點。

謝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

2014年,謝和平課題組提出一種利用二氧化碳直接發電的新礦化反應及化學原理。這是國際上首次開發出二氧化碳礦化發電的CMFC新方法和技術,攻 克了將二氧化碳作為潛在低位能源直接發電的世界性難題。利用該技術,礦化1噸二氧化碳,能夠產出140度電能,同時產出1.91噸、價值人民幣2000元 到3000元的碳酸氫鈉。

袁隆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牽頭的國家“十二 五”“863”計劃課題“超高產水稻分子育種與品種創制”成果“Y兩優900”在湖南的4個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首次實現了超級稻百畝片 過千公斤的目標,標志著第四期超級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張鵬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云三號氣象衛星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

近年來,隨著“風云二號”“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的穩定運行,業務定標質量逐步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中國在國際氣象衛星大家庭中的地位與日俱增。 2014年5月,在第十五屆全球空間交叉定標系統執行委員會(GSICS-EP)會議上,張鵬當選為新一屆GSICS-EP主席。這也標志著近年我國氣象 衛星定標工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科技傳播者(含科普工作者)

馮其器

中央電視臺“科技盛典”總導演

曾擔任《走近科學》欄目主持人、編導、主編,獲得“全國優秀科普工作者”稱號,帶領《科技人生》欄目獲得第三屆“紀錄中國”金牌欄目獎,創作的多期 節目獲得廣電總局科技創新獎。2014年擔任被稱為中國科技界奧斯卡的CCTV“科技盛典”總導演,讓“盛典”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姬十三

果殼網創始人、CEO

姬十三倡導“讓科學流行起來”“科技有意思”,長期致力于推動知識傳播及知識獲取模式的革命,曾獲上海大眾科學獎、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時尚先生年 度科學傳播人物等榮譽。2014年,果殼網獲得來自好未來教育集團的1500萬美元戰略投資;被評為2014年中國十大創業先鋒。

李栓科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長期從事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地貌、第四紀地質環境演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三次進入南極科考,曾任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獲得“第八屆 中國優秀青年獎”、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獎、“知識中國”年度十大知識人物榮譽稱號等。2014年參加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中央電視臺《開 講啦》節目。

林鵬

科學出版社社長(董事長)

從事新聞出版工作30年,曾獲中國百名優秀出版企業家、第十屆“韜奮出版獎”,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2014年,科學出版社迎來60華誕。60年來,科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一路同行,是新中國科學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

“趙闖和楊楊”

科學藝術家組合

趙闖是一位科學美術家,楊楊是一位科普作家。兩人作為科普界的一對著名搭檔,合作創作了大量的群眾喜聞樂見的科學藝術作品。2014年與古生物學家合作,在《自然》等國際知名期刊及知名網站,發布古生物生命形象復原圖。出版《繪本恐龍》叢書等大量科普圖書。

科技企業領軍人物

程京

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從事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相關生物芯片研究,取得多項國際領先成果并產業化。2014年,帶領團隊研發的30項創新分子診斷產品獲得CFDA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或進入申報階段。其中國際首款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系統已推廣到30個省市自治區,檢測樣品總數超過100萬。

程維

滴滴打車創始人,小桔科技創始人兼CEO

2014年1月,滴滴打車獲得中信產業基金6000萬美金、騰訊3000萬美金、其他機構1000萬美金共計1億美元的融資,成為首個獲得C輪融資 的打車軟件。滴滴打車用兩年時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先鋒企業之一,程維也因此被視為善于洞察商機和具有開創精神的創業家,同時也是 未來移動出行信息平臺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丁榮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

長期從事鐵路機車車輛交流傳動與網絡控制技術、電力電子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工作。2014年,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條、全 球第二條8英寸IGBT專業芯片線在株洲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近20億元。這意味著,我國成功打破國外公司在高端IGBT芯片技術上的壟斷,實現了產業化 突破。

胡季強

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榮獲中國杰出青年科技創業獎等獎項;獲中國優秀創業企業家、中國醫藥經濟十大人物、西部開發功勛浙商等稱號。在二十多年的企業管理實踐中,胡季強 提出了“現代植物藥”的概念,并在國內最早開發了中藥緩釋制劑和口崩制劑,有力促進了中藥現代化進程。2014年,康恩貝被評為“最具成長性上市公司”。

雷凡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14年,雷凡培接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帶領其向更高更遠處前行。2014年8月19日,該公司的拳頭產品“高分二號”在太原發射中心冉冉 升起,在許多方面突破極限,是目前我國分辨率最高的光學對地觀測衛星,具備米級空間分辨率、高輻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態機動能力。

李德福

中源協和干細胞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4年9月25日,李德福宣布將捐贈1億元創立“中源協和生物治療公益基金”。這是我國第一支由個人發起的生物治療方面的公益基金。中源協和是 國家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成功運營數家國內干細胞知名企業,市值近百億。2014年,該公司推出生命銀行卡業務,拓展了新 的市場空間。

歷軍

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裁

2014年,歷軍帶領中科曙光榮登中國A股市場,成為中科院繼聯想之后創造的又一個IT領域上市公司。曙光背靠中科院計算所和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 發中心,造就了其得天獨厚的研發與技術基礎。曙光已經掌握大量高性能計算機、通用服務器及存儲領域的核心技術,部分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曲道奎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他帶領的團隊,創造了中國機器人發展史上的88項第一。2014年,他首創40噸“重載雙移動”機器人系統,又以20千克大負載真空機器人領先全 球。這位技術出身的中國最大機器人企業的總裁,幾乎與機器人研究、應用打了一輩子交道,而現在,無論是他還是他所從事的行業,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上。

任曉倩

魔漫相機CEO

魔漫相機是一款將真人拍成幽默漫畫的手機應用軟件,曾創下單日新增用戶325萬、4日新增用戶破千萬、7個月破億、在全球140多個國家的App Store總排名第一等多個移動互聯網行業紀錄,將國產的原創軟件帶向了全世界。就在阿里巴巴上市前一天,魔漫相機對外宣稱:已獲得阿里千萬美金融資。

單祥雙

中科招商投資集團董事長

中科招商從6個人、60萬元資金的全行業資本規模最小的投資公司,一躍成為行業內領軍企業,所投資的企業有50家成為上市公司。掌門人單祥雙多年來 活躍于科技金融領域,為中國的科技創新奔走不疲。2014年,他創立國內首個創新創業新型綜合體——中國發明創新創業中心,榮獲“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特 別貢獻獎”。

王炳華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

2014年,核電地位再次凸顯,國核技表現不俗。國核技結合我國核電研發設計和建設運行經驗,在引進消化吸收美國AP1000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基 礎上,通過再創新和集成創新,研究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目前CAP1400核電初步設計已經通過國家審查,有望在近期開 工建設。

王堅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

他領導計算機科研團隊自主研發了中國人自己的云計算核心技術——“飛天”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系統。“飛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共云計算服務平臺。公開 資料顯示,“飛天”平臺單集群規模達到5000臺,擁有超過10萬核計算的能力、100PB存儲空間,可處理15萬并發任務數,承載億級別文件數目。

汪滔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從《爸爸去哪兒》使用的航拍器到熱播美劇《摩登家庭》中出現的飛行設備,都令大疆創新風頭無兩。他被譽為中國無人駕駛飛行技術的領先者。2006年 成立的大疆創新公司,最近3年的銷售額成長79倍,躋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銷量占全球一半,更令“中國制造”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

吳以嶺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嶺藥業董事長

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高級教授企業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發展國藥,真正為人民解決病痛。以嶺醫藥作為一家民營醫藥企業,投入了上億元資金進行創新藥物 研發和研發平臺建設,鑄就了“科研、教學、臨床、生產、營銷”五位一體的現代醫藥研發與生產的高技術平臺,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企業發展之路。

許曉椿

博雅干細胞集團董事長兼CEO

他以“致力于人類健康的改善”為使命創辦博雅干細胞集團。2014年,中國首例純種克隆藏獒在博雅干細胞集團誕生,標志著博雅干細胞集團達到了商業 化克隆服務的先進技術水平。許曉椿的夢想是“打通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他立志要做生命科學的前瞻者,打造一條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命健康產業 鏈。

說 明

1.候選人共50人,其中:基礎研究領域科學家15人、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杰出者15人、科技傳播者5人、科技企業領軍人物15人。投票者須按 類別進行投票,分別不能超過:基礎研究領域科學家6人、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杰出者6人、科技傳播者2人、科技企業領軍人物6人,總共不超過20人。

2.投票截止日期為1月22日(以郵戳時間為準,逾期無效)。

3.選票郵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一條乙三號中國科學報社科學網編輯部;

郵編:100190; 收信人:張婧。

(生物谷Bioon.com)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現在已經有0個對此文章發表過評價0個人發表過求助問題查看所有評論
請正確輸入正確電 話
    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對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請點擊“我要投稿”。
中國虎網納您良言





注意: ·本網站只起到交易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 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任何單位及個人發布信息,請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注意產品功能表達,杜絕虛假違法廣告,產品功能夸大宣傳。
業務電話:010-53399568 手機/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網站為專業的醫藥招商代理平臺,不出售任何藥品,買藥請到當地醫院咨詢,請不要撥打以上電話,謝謝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編號:11010502000363
工業和信息化部ICP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12012273號-4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00532號
虎網醫藥招商網(www.www.goldure.com)版權所有,謹防假冒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豆 |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乱亚洲乱淫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欧美久久天天综合香蕉伊|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免费|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 久久笫一福利免费导航|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