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3/6 0:00:00 來源:
未知
北京3月6日電 “我一直在思考,做企業,做事業總得有追求,總得留下點什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要為國家民族做點事。”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天津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偉在中藥生產領域工作了30多年,對中國傳統中醫藥有著深厚感情。剛剛當選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的他,并沒提起企業利潤的增長及個人對企業的貢獻,他關心的是“中藥人的使命”——中藥的文化傳承如何走向世界。連續兩年,他提出了“加快中藥外用藥國際化步伐”的相關提案,希望能夠加快中藥的國際化、現代化步伐。
“我追尋的‘中國夢’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中藥能通過我們這 一代人的努力真正實現國際化。”劉文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中藥研究和推廣工作中。他說,中藥從過去的“丸、散、膏、丹”發展到現在,一直有進步,但進 步僅是“自己和自己比”。我國是中藥原料出口大國,然而中藥產品本身出口非常有限。韓國、日本等國家,從中國拿了低價原料,做成制劑后,到國際上再以數倍價格賣出,“我覺得在助推中藥國際化方面,我們做藥人有這個責任、使命。中藥不僅要走出去,還得走得好、站得住。中藥優勢需要被發揚光大。”
劉文偉認為,“缺乏比較優勢”是中藥國際化的最大障礙。多種內服中成藥治療病種與相對應的西藥相比在療效上缺乏比較優勢;中成藥多為復方,很難像西藥那樣解釋清楚是哪種物質在起作用;歐美發達國家設置“綠色貿易壁壘”,使我國中成藥國際化之路困難重重。
必須找到突破口。作為祖國傳統中醫藥重要組成部分的針灸2010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其和相對應西醫的治療效果比較,具有簡、便、效、廉優勢。劉文偉借鑒針灸國際化經驗,開始探索加速中成藥國際化進程的思路和方法。
“中藥國際化應從具有比較優勢的中藥外用藥入手。”劉文偉進一步摸索:“慢性難愈合創面”領域,如糖尿病足、壓瘡、下肢靜脈性潰瘍和創面感染等病種治療上,中藥外用藥與西藥外用藥相比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臨床療效直觀,干擾因素少,易于評價。
“這是中藥國際化的突破口!”劉文偉把全部時間 用于鉆研,帶團隊,論證發展的可行性。他希望國家把中藥外用藥國際化納入“十三五”中醫藥發展戰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中藥外用藥進行研究,如開展與國 際標準的對標研究工作,開展慢性難愈合創面領域“煨膿生肌理論”的機理研究,為中藥外用藥國際化奠定理論基礎。他希望能在更多企業建立國家級中藥外用藥研 發轉化基地,實施中藥外用藥產學研合作。
“從我輩做起,從我做起,有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中藥外用藥定將率先走出去,最終為中藥國際化奠定堅實基礎。”執著的劉文偉正帶領自己的企業團隊不懈努力著。(記者 張原 劉柳)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