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3/9 0:00:00 來源:
未知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提出,近10年來我國中醫藥事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猛,表現在中藥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從 2004年960億,2010年3000多億,2013年達到6000多億,中醫的就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13年全國中醫總診療數達8.1億人次。
伴隨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中藥材價格也快速走高,從藥通網中藥材大盤價格指數來看,2007到2014年,價格指數由2700點增長到6600點,增長 兩倍以上。常用的中藥材如金銀花從27元最漲到360元一公斤,近年來在100元左右,板藍根從3元左右最高漲到30元,近期在10元左右,三七從40元 (120頭),最高價漲到700元左右,太子參從原來一公斤200多元最高時達到500元左右。盡管近兩年大多數中藥材價格有所降低,但相比以往,有 70%-80%常用的中藥材的價格上漲超過2倍以上。許多中醫師都感覺到中藥處方費用在不斷提高,原來治療感冒咳嗽一付藥2-3元,現在則需要20-30 元,甚至50元,治大病上百、甚至二三百元一付藥。
中藥材價格上漲受以下因素影響。一是中醫藥產業與健康產業的迅猛發展,尤其藥食兩用 中藥材開發利用范圍增大,造成市場需求量增大。二是可種養殖中藥材受用工費提高以及農副產品特殊市場規律波動。三是野生中藥材過度開發,養護不利,導致減 少。四是不法商販投機炒作,囤積居奇。
我們必須正視中藥材價格近年的快速上漲對整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嚴重影響。首先,患者服用中藥消費 成本提高,使得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不在,不利于中醫藥在基層的推廣應用。其次,中藥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中藥原材料在生產成本當中的 比重越來越高,再加上人工、設備更新等成本的提高,同時又受國家藥品限價、降價政策的影響,許多效高價低的產品要么縮減產量、要么直接停產,個別企業甚至 可能在原材料方面偷工減料,對中藥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第三,過高的藥材價格帶來的利益誘惑,使得中藥材資源過度采伐,部分中藥材品種無藥可用。第四,價 格過高使得制假售假者眾,老百姓深受其害。
建議:
1、對資源稀缺品種,能人工種養殖的品種,由國家農業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統一調研,對這些品種的繁育、種養殖給予資金、技術、政策支持。建立中藥材信息系統,掌握中藥材供求關系,尤其是可種養殖的品種,積極引導藥農種養品種與數量。
2、對影響國家環境與生態的不可再生品種進一步組織行業專家制定名錄進行調研,尋求替代品種,有組織的在藥典中明確。
3、中藥材作為特殊商品管理,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物價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建立重點品種的市場運行信息監測、預警體系,把握中藥價格信息,對非正常的價格波動給予及時行政干預,并嚴厲打擊人為抬高藥價、囤積居奇行為。
4、盡快建立并不斷完善中藥材收儲制度,實現國家對大宗中藥材品種的收儲管理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