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3/17 0:00:00 來源:
未知
我國零售藥店近幾年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為1370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長9.0%,增幅回落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零售類百強集中度進一步下滑。
在今年“兩會”上,密切關注這個細分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呼吁給藥品零售業松綁,為零售藥店發展建言獻策。
取消諸多限制
截至2013年,我國共有零售藥店43萬多家,遍布城鄉各地。但由于多種原因,如此龐大的群體一直以藥品銷售為主,被認為并不具備基層醫療服務功能。但在今年“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呼吁將零售藥店納入醫療服務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表示,我國基層醫療雖然在新醫改中得到快速發展,但仍 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而零售藥店作為覆蓋范圍更廣的醫療相關機構,其軟硬件以及專業人才等資源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方面的潛力還沒充分消化利用。“應當將 零售藥店納入到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當中去。”郭廣昌建議,積極探索以社會零售藥店為載體,以家庭醫生、醫生多點執業制度為保證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引入 社會資本,通過開放社會零售藥店提供基礎、簡單醫療服務,引導群眾基層就醫、分級就醫。
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是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他更能感受到零售藥店發展面臨的困境。在今年“兩會”上,謝子龍一共提交了7份關于推動零售藥店發展的建議。
2010年,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和《中醫 坐堂醫診所基本標準(試行)》,上述文件從國家層面解決了中醫坐堂的障礙。但謝子龍在調研中發現,藥店開辦坐堂醫診所目前仍面臨一些困難,如醫師的缺乏與 成本過高,中醫院難允中醫師外出執業等。“今年我提的一份建議就是關于如何在零售藥店中落實中醫坐堂。”謝子龍表示,希望國家進一步明確醫師多點執業政 策、完善醫療事故強制責任險制度,能夠制定相關準則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執行“中醫坐堂”,如以零售醫藥企業為單位,簡化審批流程,審批中醫坐堂準入資質;建 立專門的中醫坐堂醫療咨詢、投訴機構等。
多元化經營是我國零售藥店發展的趨勢和特點,但近兩年,部分省份醫保部門嚴格限制醫保藥店經營非藥品。
謝子龍說,零售藥店經營非藥品是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如依法取得各類前置許可及工商部門核 發的《營業執照》,即具備經營《營業執照》中許可的各類商品的法定權利。“目前從國家層面,還沒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對零售藥店銷售非藥品類商品設置禁止 性條件;在零售藥店經營的一些非藥品中,有些還是國家鼓勵由零售藥店經營的品類,但部分地區的醫療保險經辦部門卻以放棄非藥品經營作為零售藥店醫保準入條 件之一。”謝子龍對此表示很無奈。
以嬰幼兒配方乳粉為例,從2013年6月起,國家就提倡“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 粉”。但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該項工作總體推進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還在于一些地方以保障醫保資金安全為由,規定醫保定點藥店不得售賣非藥 品類商品,在此禁令下,嬰幼兒配方乳粉無法在藥店陳列、銷售。”謝子龍認為,如果是醫保部門擔心醫保卡超范圍刷卡,完全可以借助網絡實時監控、加大違規違 法成本、加強行業自律以及消費者監督等辦法加以解決。他呼吁,國家應統一明確各地醫保經辦部門廢除醫保藥店擺放、經營非藥品限制的不合理規定,不再把零售 藥店放棄經營非藥品作為醫保定點藥店準入條件,讓企業根據經營需要,依法自主決定所經營的品類。
鼓勵連鎖發展
2011年5月,商務部下發了《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 年)》,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末,我國零售藥店連鎖化率要達到60%。《2013年度食品藥品監管統計年報》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藥店連鎖化率僅為 36.6%。不僅如此,相關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我國零售藥店連鎖率還出現了逐年遞減的狀態。
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大參林連鎖藥店有限公司董事長柯云峰表示,各地醫保政策不統一,給零售藥店連鎖發展帶來較大障礙。
謝子龍則認為造成零售藥店連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并購過程變更手續復雜;二是新開藥店審批流程復雜。
“首先是收購后企業與門店經營證照過戶困難。按照規定,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實施并購重組需要 到監管部門注銷原企業再申請開辦新企業。其過程往往耗時幾個月,且在證照變更期間,企業必須停業等待。而停業給門店和公司帶來相當大的直接和間接損失。” 謝子龍直言,僅以老百姓大藥房自身為例,2013年7月到今年,一共新開了300多家店,平均開店時間長達45天。在證照辦理過程中,有的地區存在著地方 保護主義。外地企業在該地區的發展受到藥監、工商、稅務、醫保等多方面的限制,這也大大影響了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跨區域、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其次是醫保定點藥店資格承接及區域經營政策存在差異。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收購藥店后,原藥店 的醫保定點資格需要注銷,由收購方按照新設門店重新申報,此時能否順利承接、取得定點藥店資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些地區過戶困難或不許過戶,有的地方甚 至規定了需重新開業兩年以上才可申請醫保定點藥店,還有的由于受醫保定點藥店總數控制的影響,并購后的連鎖藥店無法繼續獲得醫保定點的資格。此外,如石家 莊、沈陽、烏魯木齊等地,慢性病醫保未對零售藥店開放。
至于“新開藥店審批流程復雜”,謝子龍更是感觸深刻。他指出,目前各地新開藥店審批權限分 散,市場準入標準不同。由于新開藥店需要經過籌建申請、空架驗收、GSP認證等環節,各個環節之間部分項目重復,各環節都有自己的審批時限,審批的不確定 性導致門店開業風險增加,承租店面等費用上升。
“零售連鎖藥店管理相對成熟,熟悉監管要求、具有完善的GSP管理制度及管理體系,建議在連鎖藥店審批過程中,簡化流程,以提高審批效率。”謝子龍說。
針對藥店收購中經營證照辦理與醫保定點資格承接問題,謝子龍建議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 局協調社保、商務、工商相關職能部門出臺簡化流程的操作程序(并對操作流程多少天時間批復進行明示),對被收購的門店按標準及時進行檢查驗收,符合標準的 應繼續保留醫保定點資格,不符合標準的則不予保留該項資格。醫保定點藥店資格特別是慢性病醫保資格,也應向規范的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傾斜;對此類連鎖企 業實行醫保定點資質的整體審核。
呼吁多點執業
除了希望能夠落實醫生多點執業外,關于執業藥師多點執業的呼聲也出現在今年“兩會”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 全國已有注冊執業藥師16.6504萬人,占具有資格人數的59.9%,從執業領域統計情況來看,注冊在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為12.9895萬人,比 2013年增加53373人,同比提高69.7%。數據顯示,我國執業藥師向藥學服務領域流動明顯,全國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注冊人數為1.23人。“但這個 數字還遠低于世界藥學聯合會公布的每萬人口累計擁有執業藥師6.2人的標準,我國公眾對執業藥師的需求與執業藥師配置數量增長差距仍然較大。”謝子龍說。
“我希望能夠像讓醫生多點執業那樣,也能讓執業藥師多點執業,緩解執業藥師配置數量不足的 現狀。”謝子龍說,“執業藥師的多點執業也有利于促進‘醫藥分開’。”他建議,可以先從管理規范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開始試點,總結經驗,制訂標準,制訂執 業藥師多點執業的資格條件和注冊管理標準。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也指出,目前在藥品零售環節, 執業藥師的配備存在配不了(人數沒有那么多)、配不起(成本過高)以及沒有必要專配(實際工作量很小)三大問題。“有消息稱,國家擬通過放松執業藥師準入 資格、實行零售藥店分類管理來緩解執業藥師供需矛盾,我個人認為并不可取。胡季強建議,在堅持執業藥師制度和執業藥師準入的前提下,充分吸收其他專業服務 和醫院醫師執業變革的經驗。他建議,仿效律師、會計師行業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開辦職業藥師事務所的試點,使審方和藥事服務第三方化,藥店、醫療機構可以 將藥品調劑服務、處方藥審方藥品服務進行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