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5/25 0:00:00 來源:
未知
據統計,2015年一季度醫藥制造業主營收入增速同比增長9.51%,為10年內歷史最低值。筆者認為,除了基數效應外,招標降價和醫保控費是造成 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從醫療保障水平提升、人口老齡化、技術進步等角度綜合考慮,醫藥生物領域仍極具成長性,但行業發展階段決定了未來會出現分化,“創 新”和“變革”是把握這種分化行情最重要的出發點。
過去10年是我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起來的階段,產品力往往體現在所謂的“綜合營銷能力”,而不是療效。在醫保控費的大趨勢下,制藥企業再也難以通過一些安全無效的藥品獲取醫保支付,必須要研發、生產和銷售安全且療效突出的產品,真正做到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這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技術工藝的研發投入使仿制產品的質量水平不比原研產品差,如仿制藥的一致性評價和國際認證等均依賴于上述投入;另一方面,創新藥和前沿技術的創新投入才能真正使得中國醫藥(21.36, 0.45, 2.15%)企業參與高水平國際競爭,突破目前的成長瓶頸,如基因測序和細胞治療就是目前市場最為關注的前沿技術。只有這樣,制藥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才能具備優勢,相應的投資價值也更突出。
從《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一年多時間內,陸續出臺的多項政策措施使行業看到政府推進醫改的決心。圍繞著醫改政策,筆者預計行業運行生態體系會出現較大變化,看到這種變化并進行布局的企業將會乘勢而上。
醫療健康服務行業是未來釋放制度紅利空間最大的領域,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等醫改核心措施的推進,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會出現大型醫療管理集團,而圍繞著醫院涌現的一些新業態更受關注,如藥品福利管理機構等。
另一方面,互聯網的潮流正在改變很多傳統領域,孕育新的投資機會。醫藥流通行業是目前受到醫改政策和互聯網影響最顯著的領域之一,醫藥電商的興起、傳統藥店的互聯網改造等都受到市場關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