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5/27 0:00:00 來源:
未知
原標題:產業集群初具,我省醫藥產業積極探索謀求幾何級增長
藥企與“互聯網+”擦出火花
產值38.39億元、同比增速22.2%——這是今年前4月全省43家規上生物醫藥企業交出的答卷。在海南工業經濟八大支柱行業當中,醫藥產業與石油加工業攜手成為支撐當前海南工業經濟回暖的主要力量。
海南醫藥產業近年來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在全省各大產業中,其發展速度可圈可點。2010年至2014年,醫藥產業平均增速達12%。
在省工信廳副廳長廖強看來,海南醫藥產業正迎來幾何級增長的歷史機遇。“海南寶島出好藥,這在業界得到高度認可。借力風頭正勁的‘互聯網+’,海南醫藥產業可成為改變房地產一業獨大的重要抓手。”他說。
而在昨天召開的全省醫藥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包括海南海藥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一些藥企透露,它們早已開始擁抱“互聯網+醫藥”這片藍海。
醫藥產業集群初具
作為我省唯一一家進入全國醫藥工業百強的企業,海南海藥股份有限公司繼去年交出工業總產值39.17億元、同比增速26.6%的答卷后,今年前4月又完成工業產值13.5億元,預計全年完成46億元。
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今年前4月的業績同樣可圈可點。產值3.28億元、銷售收入2.98億元、上繳稅金2574萬元,預計全年銷售額約12億元。
正是因為藥企看好海南醫藥發展前景,加上省市兩級政府聯合制定專項政策措施,對生物醫藥企業技術改造、創新研發、節能減排、產值增長等進行大力扶持,從而促進了產業快速發展和產業集群成形。
“2000年至2007年,海南生物醫藥產業產值一直在20億元至40億元之間徘徊。2009年我省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出臺扶持政策,第二年產 值就突破80億元,2012年躍上百億規模,去年達126億元。2010至2014年平均增速12%,在全省各大產業中,醫藥是發展速度比較快的一個產 業。”省工信廳廳長韓勇說。
目前,全省43家規上醫藥企業中,海口占39家。2014年海口完成生物醫藥產值122億元,占全省的97%。短短十載,“海口藥谷”已成海南醫藥產業的主要聚集地。
“海南寶島出好藥”聲譽漸隆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環境優勢,是“海南寶島出好藥”的前提。自主創新則賦予海南藥企強大的生命力。早在抗擊非典時期,國家推薦的防非典藥品中就有10個是海南產品。
目前,海南14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生物醫藥企業占比達36%,規上43家生物醫藥企業中有40家是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14年底,全省藥品批準文號 3061個(2014年新獲取的藥品批準文號33個),其中創新程度高的一類新藥有9個,二類新藥有20個,三類新藥有53個。部分企業在北京、上海、美 國等設有產品研發基地。
此外,部分企業生產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齊魯、普利、先聲、雙成、贊邦等5家企業的相關產品通過了歐盟、美國FDA和世界衛生組織的GMP認證,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資格。
快克、腸胃康、保婦康栓等數十個醫藥產品被評為海南省名牌產品;養生堂有限公司的“養生堂”、先聲藥業“再林”、亞洲制藥“快克”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等。
“在2012年的‘毒膠囊’事件中,海南沒有一家企業中招,充分說明‘海南寶島出好藥’的招牌絕非虛名。”廖強說。
藥企競相擁抱“互聯網+醫藥”
“‘互聯網+’被視為推動產業創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動力,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醫藥市場。”廖強說:“如今阿里巴巴、騰訊已經進駐海南,‘互聯網+醫藥’可成為海南藥企實現幾何級增長的助推器。”
而海南一些先知先覺的藥企也在積極觸“網”。“公司參股子公司重慶亞德已形成‘三個面向’的全產業鏈布局,即面向政府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應急救援平臺、 面向醫院的醫院管理、面向公眾(B2C)的醫事通移動醫療健康服務平臺,今年將快速拓展至全國市場,三塊業務將分別解決醫院信息孤島、患者看病難和突發事 件等三大痛點。”海南海藥總經理任榮波透露。
此外,在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大背景下,市場體量或達萬億級的醫藥電商市場將呈現無限增長潛力。包括阿里巴巴及一些老牌藥企正爭相切入這一風口,海南藥企也躍躍欲試。
“互聯網+醫療”尚處于發展初期,還有許多模式需要探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越早用互聯網思維擁抱“互聯網+醫藥”的藥企,呈現在他腳下的路必定更寬、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