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藥品市場未現漲價潮
6月1日起,絕大部分藥品取消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由生產經營者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很 多市民關心藥品會不會“坐地起價”,低價藥是否“一藥難求”?6月1日,記者探訪省會的藥品銷售市場發現,藥品價格目前相對穩定,僅有極少數藥品醞釀漲 價。
低價藥采購渠道增多
“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收到供貨商的漲價通知。”在中山東路與建華大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大型連鎖藥店,藥品采購經理告訴記者,對于市場價格的變化,終端反應比較慢,后期或許會有部分藥品漲價,但近期市場上的低價藥明顯多起來。
雖然新政從6月1日才開始實施,但從5月份開始,國家就已經放開了諸多低價藥的限價,不少市民就買到了很多消失已久的傳統藥品,如蓋胃平、藿香正氣水、氯霉素滴眼液、紅霉素眼膏、去痛片、安乃近等價格相對低廉的藥品。
在東崗路上的一家連鎖大藥房,解暑的低價藥有藿香正氣水和仁丹,仁丹1元一袋,藿香正氣水有的賣4元,有的賣6元多。富強大街一家連鎖藥店的工 作人員介紹,以前有最高限價時,很多藥沒有利潤,藥品生產企業自然不愿意生產,藥店也難以找到低價藥的進貨渠道,所以不少藥品都斷貨了。放開限價后,采購 渠道的便宜藥明顯多起來,生產廠家也多了,甚至連消失了好幾年的滴鼻凈都重新出現在柜臺上。
便宜藥回來了,價格多少有點兒漲,主要體現在中成藥方面。比如常見的藿香正氣水、大山楂丸,現在的藥店售價比前幾年漲了兩三元。“便宜藥即使漲價,也比市場上多數的新藥價低,還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一家藥店的銷售人員說。
藥店不敢輕言漲價
為什么前些年市場上難見到低價藥呢?一位藥品采購人士解釋說,以前不少限價藥品都是賠錢銷售,業界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價格倒掛”。“價格倒掛”的藥品賣得越多,商家就會越賠錢。導致的結果就是藥店惜售,而逐級代理商的貨源也緊俏,從而造成市民難以買到低價藥。
“近幾年藥品成本接連上漲,特別是中成藥價格漲得快,但是國家規定的限價不僅沒跟著漲上去,還下調過多次,這就使得這部分藥品一直是賠錢出售。”一位藥品采購人士說。
為了應對“價格倒掛”,藥店一般采取調高其他藥品的利潤來貼補低價藥品的虧損利潤。國家限價放開后,藥品的定價應該會重新調整,這部分“賠錢賣”的藥會相應上調價格,市場供應也會相對充足。
東崗路的一家藥店店長也坦露,雖然暫時未接到漲價通知,但不排除后期部分中成藥會漲價。至于何時漲價,上漲多少?目前都是未知數。這位店長說, 現在省會各家藥店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家藥店都在搞會員日活動,打折、特價已是常態,誰也不敢輕言漲價。“藥價又太敏感,具體怎么調價還要走著看,大家都在 互相觀望,即使一些品種要漲價,也不會一下子漲很多。”
部分藥品醞釀調價
作為全國重要的醫藥生產基地,有不少大型藥品生產企業坐落于省會。記者咨詢了多家藥企負責人,部分企業透露正在醞釀調整藥品定價,但由于市場價格敏感,不方便對外透露具體調價的品種與額度。
一家藥企的生產部主管告訴記者,調價的藥品并不是市場暢銷品,因為市場上暢銷品種的價格消費者都很敏感,稍一變動大家都會知道。主要是一些低價 藥和專利藥品的價格有所變化,低價藥是那些長期無利潤或者負利潤的藥品,合理的重新定價可以恢復生產或者加大生產量;專利藥品由于市場競爭較少,可以稍稍 提價。而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眾化藥品價格沒有變化。
神威藥業的相關人士則表示,他們的藥品價格還沒有變化。“藥品的定價主要取決于市場,而不是政府限價。即使政府限價取消了,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也不會輕易漲價。”
省物價局副局長李勝群表示,國家放開藥品價格定價權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要通過完善藥品采購機制,保證藥品價格的基本穩定。他說,放開限制后,市場上大多數普通藥品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甚至會越走越低,曾經一度“消失”的低價藥、退市藥有可能重返市場。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