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6/9 0:00:00 來源:
未知
月1日國家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后,藥價成為一個熱得發燙的話題。6月7日 《北京晨報》說,自本月1日之后,有西安市民發現,該市幾大藥店的心臟病常見藥品地高辛片價漲10倍。原因何在?與藥價改革有直接關聯嗎?其價格暴漲背后 是否存在市場操縱價格的違法行為?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價格研究所所長常峰說,從漲價的直接原因看,地高辛片屬于低價藥品,原料藥全靠進口,與藥價改革沒有直 接關聯。
盡管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這雙無形之手調控藥價比政府這雙有形之手更有力、更科學、更有效。但面對著目前市面上個別常用藥品價格混亂, 特別是短短幾天10倍暴漲,又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足夠警覺。據之前的媒體報道稱,這樣的亂象表現為:同一種藥品在不同藥店的售價相差很大;有些藥品成分相 同,名稱不同,價格差距卻很大;還有一些藥品換個包裝就漲價,而一些廉價“老藥”,近幾日瞬間撤柜隱身……
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這既是貫徹中央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將藥品視作一種商品,最大限度地尊重市場規律,讓藥品價格不斷地在市場競爭中形成, 讓市場發揮其無以可比的調節作用,也是緩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有效舉措。這一策略向深度掘進,也是順應新醫改實施細則跨過改革深水區的必經之途。
不過,藥品雖屬商品,但它前面卻得加上“特殊”二字。把藥價大大方方地交還給市場去調節,卻應以健康的藥品流通和監管的環境為前提。如果這樣的 環境尚未形成,那么政府放權就可能造成一些藥品的藥價趁勢放縱一把,局地藥價震蕩幾乎一夜之間即可形成。拿地高辛片來說,原來的1瓶6.7元突然暴漲到 68元,十多年能生存下來,說明其有利可圖,咋就挺不過“六一”呢?專家說暴漲與藥價改革無直接關聯,顯然難以說通,要知道,原料藥全靠進口,并非這幾天 才發生的事兒。可見,這家藥廠及藥商突然漲價,并未按常理出牌,有違藥品引入市場機制的初衷。
而且這不像是極端個案,如果監管之拳不及時揮至,恐怕更多的藥品會跟風漲價。這些藥品廠商之所以敢這么做、能這么做,瞅準的還是一些地方在監管上易犯小 毛病。早在1992年至1996年間,我國就嘗試放開藥價,但很快因藥價無節制暴漲,政府那雙有形之手不得不又重新伸到管制現場。10多年來,政府實施藥 品降價大約有30次之多吧,可百姓仍感藥價虛高。加之藥品流通領域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灰色利益鏈,久未被法律之拳砸碎。因此,絕不能因監管不力,讓放權之后 的諸藥品價格呈現脫韁野馬的失控之勢。
藥品連接千萬家,攸關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謂重如泰山。當然,藥價監管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尤其在我國,在“藥價虛高”的老毛病尚未治愈 的情形下,需要警惕重蹈“一放就亂”的覆轍。果真如此,不可能像之前一樣說管就能管得起來的。畢竟這次藥改涉及到幾乎所有藥品,牽涉全部廠商和醫院,環節 眾多,面廣體大。需要從國家層面予以制度布設,確保藥價放權并非“放拳”,防止監管之拳失職后縮。而今闖入公眾視線的“地高辛片價漲10倍”,我們不妨將 其視作一個好好解剖的負面標本,并公開查處結果和漲價細節、代價,震懾后來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