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7/22 0:00:00 來源:
未知
去年移動醫療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今年更為之“瘋狂”。7月11日和7月13日,藥企
仁和藥業(
000650,
股吧)及醫療器械企業
魚躍醫療(
002223,
股吧)分別宣布投資移動醫療業務,今年移動醫療領域受青睞程度明顯高于去年。其中在傳統醫藥企業中更受歡迎,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11家藥企宣布在移動醫療方面加碼。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傳統藥企接觸移動醫療最終是為產品銷售提供另一種新的網絡渠道,但目前所推出
互聯網產品并不是消費者最為急需的,所以這樣轉化盈利的過程就會很長。
今年上半年11家藥企加碼移動醫療
7月11日,仁和藥業宣布打造互聯網產業鏈,通過“仁和云健康”等移動端平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7月13日,魚躍醫療通過公告稱將與輝瑞中國簽署合作框 架協議,將在心腦血管、高血壓等領域提供互聯網健康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仁和藥業及魚躍醫療在內,今年上半年已有11家傳統醫藥企業宣布加碼移動醫療 業務。
據記者觀察發現,傳統藥企涉足方式包括推出新產品、跨界合作或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進行布局。康美藥業(600518,股吧)借助自身醫療資源發力,今年3月初,該公司宣布以揭陽康美醫院為醫療基礎設置廣東第二家網絡醫院,在通過手機APP為患者進行在線診療的同時,還將建立健康檔案數據庫等,5月該公司還斥資3700萬建立“康美健康云”加碼移動醫療。
藥企貴州百靈(002424,股吧)則在其糖尿病領域進行“深耕”,在今年5月宣布與騰訊合作后,該公司7月10日又與騰訊簽訂《百靈醫患管理平臺技術服務協議》和《血糖儀采購框架協議》,委托騰訊開發醫患管理平臺及云存儲服務。
相比其他醫藥企業,國內血糖儀廠家三諾生物(300298,股吧)則在2013年開始觸“網”,并與糖護科技今年共同推出手機血糖儀“糖護士”,將患者血糖數據進行云儲存同時,還提供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
2015年上半年投資與2014年全年持平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化提高以及醫療資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長,移動醫療也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記者據投資機構清科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移動醫療項目 投資全年共80余起,幾乎為過去5年總數和的3倍,總投資額近7億美元,而有媒體則稱,2015年上半年移動醫療獲得的風投總額已與2014年持平。
據騰訊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為113.9億元,2017年將達到365.3億元,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龐大市場需求及回報的刺激,傳統藥企對于移動醫療市場的投資與熱情可謂空前高漲。
“傳統藥企加碼移動醫療,可直接緩解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的醫療資源失衡問題,更重要的是,藥企從相對應投資的移動醫療項目中還能獲得客戶和消費者相關健康數據,直接拉動產品銷售。”上述人士還分析,結合移動互聯網的保健、養老、慢性病治療等新興項目,可能是藥企投資移動醫療的未來回報點。
業界:大數據轉變為利潤還需很長時間
社會資本對移動醫療的火熱仍難避免投資前期的陣痛,跟醫藥電商相類似,國內移動醫療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前期高投入但低產出是目前“先行者”無法避免的問題,如何形成盈利仍難有定論。
九安醫療(002432,股吧)相關負責人也坦言,旗下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iHealth系列產品將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但是目前處于前期導入階段,研發投入、市場推廣費用較大,產品的市場接受度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業界達成的普遍觀點認為,移動醫療的成功將依賴于互聯網醫療智能終端的成熟,通過收集用戶的健康數據從而獲取利潤。但貝殼社合伙創始人范志強接受記者采 訪時表示,現如今國人的醫療健康理念比較傳統,還未養成長期使用移動產品的良好習慣,同時雖然風投對“健康大數據”這一概念十分看好,但數據如何轉化成實 際利潤,是目前仍未解決得問題。
“雖然傳統藥企接觸移動醫療最終是為產品銷售提供另一種新的網絡渠道,但目前所推出互聯網產品并不是消費者最為急需的,所以這樣轉化盈利的過程就會很長。”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