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8/17 0:00:00 來源:
未知
實行醫藥分開,破除以藥養醫的問題已經不是新話題。早在1997年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最早提出,要“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 理”。在2002年2月,國務院八部委聯合發文,明確指出,“解決當前存在的以藥養醫問題,必須切斷醫療機構和藥品營銷之間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要在逐步 規范財政補助方式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基礎上,把醫院的門診藥房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 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
那醫藥分離之后,醫院的收入減少,醫生會受到什么影響?成本會不會轉嫁給患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在做客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時表示, 醫藥分離并不難,但是醫生的勞動價值靠掛號費無法實現,只能靠醫藥養醫,醫藥分離的前提是能夠將醫生的勞動價值體現出來,這樣才會有優秀的人才從事醫生職 業。
胡繼曄介紹說,一些大醫院的醫生需要在醫學院讀書五到八年,而他們的掛號費一般是一個病人四塊錢,“四塊錢在北京都不夠理個發的。這怎么能體現醫生的價值?怎么能吸引優秀的人才學醫?現在有的醫生的子女都不愿意去學醫,這是我們醫改必須解決的。”
他以醫改試點三明為例,“三明的醫生工資提高到了社會平均工資的三到五倍,這就是非常大的力度。”在問及三明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時,胡繼曄算了一 筆賬,“雖然三明的政府支出多了兩億六,但三明的藥品費用從2011年的九個億降到2013年的五億多,醫保基金從2010年虧損1.44億到2014年 結余了8600多萬。醫藥分離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藥品降價,比如奧美拉挫鈉從256塊錢降到了不足十塊錢,藥商都躲著三明走,因為掙不到錢,這說明醫藥分 離的三明模式對我們有借鑒意義。” (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瑋)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