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9/16 0:00:00 來源:
未知
在一個運行正常的市場上,廉價本不是劣勢,而是有利的競爭點。因為,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價格越低理應銷得越好。但在我國,藥品往往價格越高越好賣
□ 舒圣祥
不久前,杭州市蕭山區一位出生不到8個月的嬰兒患上了嬰兒痙攣癥,進入浙江省兒童保健院治療。醫生說,用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是最有效的 治療措施,但醫院沒藥,只能病人自己想辦法買藥。這本是一盒僅售7.8元的普通藥,在醫院里卻難覓蹤影,黑市上被炒到4000元,翻了500倍(9月15 日《北京晨報》)。
一些廉價經典藥在市場上逐漸消亡,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經典因為廉價而喪了命。西地蘭、溴吡斯的明片、必可酮、磺胺嘧啶納注射液、環磷酰胺注 射液、氯霉素滴眼液、氟哌酸、牙周靈片、乳糖酸紅霉素、注射用紅霉素……售價7.8元的ACTH無非是這個長長的名單后,又新增的一個案例而已。曾有政協 委員在全國兩會上指出,醫院廉價藥缺口高達342種。
在一個運行正常的市場上,廉價本不是劣勢,而是有利的競爭點。因為,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價格越低理應銷得越好。但在我國,藥品往往價格越高越 好賣,價格低的藥,無論效果多好,也無論多受患者好評,哪怕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藥,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這無疑是非常畸形的現象。廉價藥的一藥難求,正是這 種畸形現象的最集中呈現。新聞中的ACTH雖是嬰兒痙攣癥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堂堂三甲醫院竟然都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沒有藥”。
廉價藥之所以消亡,有的是“降價死”(國家每集中降一次價就會死一批廉價藥),有的是“中標死”(藥品集中招標中廉價藥很難中標),但更多的還 是因為“合力謀殺”——因為“以藥養醫”體制下的醫院藥品加成機制,醫院肯定不愿進沒錢賺的廉價藥;因為開廉價藥沒有廠家回扣,醫生所以不愛開;因為沒有 利潤,也因為銷路差,藥廠自然也不愿意生產。
要拯救正在消亡的廉價藥,需要從市場和監管兩個方面“開藥方”。在市場方面,藥品定價機制的品質低下,是導致廉價藥消亡的關鍵原因之一。在過去 的藥品政府定價模式下,藥品價格只許降不許升,既不能及時反映市場供求狀態,處理不好藥品價格與質量的問題,定價方法更加難以科學合理,其結果必然是政府 限什么、市場上就沒什么,反過來加重了患者的藥費負擔。
今年6月1日起,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已被取消,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這是一個值得點贊的進步。相比藥品黑市動輒將廉價藥價 格炒到幾百倍,相比廉價藥的替代藥物動輒上百元的高價,市場定價后廉價藥即使價格漲了幾倍,也是消費者相對能夠接受的;更關鍵的是,藥品是救命的東西,讓 ACTH之類藥品不因價格低而消亡,患者需要時醫院里能有,市場上能方便地買到,這是藥價市場化改革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在監管方面,相關部門需要補齊的監管不足有很多。比如取消“以藥養醫”體制,杜絕醫藥回扣等等。具體到廉價藥,高達三百多種醫院廉價藥缺口,監 管部門完全可以要求公立醫院不可以對患者說“真沒有”——這些廉價藥不是“可以有”,而是“必須有”。如果追求公益的公立醫院必須采購廉價藥,自然就會有 藥廠去生產,廉價藥也就不會消亡。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