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2/9 0:00:00 來源:
未知
通過藥品物流平臺,用藥單位可與制藥企業直接溝通,省去了醫藥代理商、醫藥代表及藥品中轉倉庫等若干中間環節,藥品的流通成本可以降低50%以上。
本報記者 朱萍 北京報道
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醫療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近日,盤古智庫發布《智慧醫療對城鎮化的影響》報告指出,近年來,智慧醫療得到了來 自患者、醫生、應用開發商、網絡服務商和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雖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政策的開放,智慧醫療已經處于爆發前夜。
據麥肯錫統計,智慧醫療中,僅大數據應用每年即可為美國節約3000億到4500億美元的醫療開支。目前,擁有技術、醫師或患者資源的相關方都在積極布局這一市場。如騰訊從醫療社區平臺丁香園切入,希望打造綜合性的醫療平臺,后者以偏重醫生資源而著稱。
一些傳統的軟件企業也在布局,如金蝶[微博]集團旗下金蝶醫療、東軟集團(23.57, 0.00, 0.00%)等,金蝶醫療通過供應商的ERP系統連接醫院HRP系統,再連接醫院移動服務平臺,實現藥品供應商發出的每一粒藥都可以跟蹤到具體患者,并獲取服藥效果評估。
近日,已上市11年的三寶科技(HK.01708)也表示看好智慧醫療的發展前景,并且通過物聯網等進行布局。
“智慧醫療系統能有效提升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有促進作用,并且,其自身的市場潛力也是巨大的。同時,應用現有的技術布局物聯網,將對智慧醫療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三寶科技董事長沙敏表示。
爆發前夜?
這份報告由盤古智庫學術委員、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秋霖,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茅倬彥、盤古智庫研究員張琚等組成的課題組完成。報告認為,“智慧醫療在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時,已經處于爆發前夜。”
在業界看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不過,陳秋霖等指出,智慧醫療在學術研究中并沒有統一定義,而是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興醫療和保健手段納入到智慧醫療的范圍,主要包括以下 三個組成部分:一是信息化的醫療提供方,即醫生和專家利用互聯網或多媒體進行遠程監護和治療的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層級的醫院系統;二是基于安 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三是為患者和醫療提供方相互聯系提供支持的信息技術。
中國智慧醫療起步較晚,僅有20年的歷史,最初是通過遠程手段進行會診咨詢。但近年來在市場規模和市場結構方面發展迅速。
從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看,根據艾媒咨詢預測,2012年中國移動[微博]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8.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7.7%,預計到2017年底,將突破百億元。
從市場結構來看,2012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11.3億元,移動診斷服務(僅指在線輔助診斷)的市場規模達到2.2億元,治療服 務(不含入院治療)市場規模達到1.7億元;而到2017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將73.4億元。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背景,基本常規服務、診 斷、治療將會一直占據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絕大部分。
國內部分城市也提出了智慧醫療的建設理念和方案,其中,上海市制定了覆蓋醫療保障、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品保障的智慧醫療藍圖;北京市以智慧醫 療建設為契機,建立了覆蓋急救指揮中心急救車輛、醫護人員以及接診醫院的急救醫療信息協同平臺;武漢市計劃未來5到10年,建成智慧衛生信息系統;蘇州推 出了手機掛號系統,市民既可通過手機登錄指定網站在市區部分大型醫院付費掛號,又可實時監控醫院的掛號情況; 云南省與IBM[微博]共同打造醫療信息化資源整合平臺。
陳秋霖提到,智慧醫療體系尤其在防止和管理慢性疾病上有巨大優勢。
慢性疾病,比如心臟病、中風、癌癥、糖尿病和關節炎,屬于常見、花費巨大但可預防的疾病類型。慢病已經成為中國的頭號健康威脅,在每年約1030萬各種因素導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超過80% 。此外,慢病在疾病負擔中所占比重為68.6%。
但這一沉重負擔是可以減少的。上述報告援引2012年世界銀行[微博]發 表數據稱,2010至2040年間,如果每年能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于(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68%,或多達 10.7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據麥肯錫估計,智慧醫療中,僅大數據的應用每年可為美國節約3000億到4500億美元的醫療開支。
盡管智慧醫療在中國備受關注,也有較大的市場前景,但陳秋霖認為,由于當前我國發展水平的限制和體制制約,智慧醫療的發展還有些障礙需要破除, 如因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導致智慧醫療領域消費能力不足;智慧醫療本身面臨成本較高、技術人員不足、不同人群接受度不同等制約因素;國內目前對患者隱私的 保護不足;不同醫療部門之間數據難以分享等。
有望降低藥品成本
雖然智慧醫療的發展還存在上述各種阻礙,但很多企業仍然積極布局。目前與擁有技術、醫師或患者資源的相關方都在積極布局這一市場。
如騰訊從醫療社區平臺丁香園切入,希望打造綜合性的醫療平臺,后者以偏重醫生資源而著稱;阿里巴巴[微博]目前在移動智慧醫療方面的布局,除了天貓[微博]醫藥館外,還有支付寶[微博]開拓的“未來醫院項目”;京東方(000725.SZ)近日也宣布加碼智慧醫療,投資32億元建數字醫院等,數量之多難以盡述。
另外一些軟件企業也從互聯網、物聯網等方面切入,如金蝶醫療通過供應商ERP系統連接醫院HRP系統,再連接醫院移動服務平臺,實現藥品供應商發出的每一粒藥都可以跟蹤到具體患者,并獲取其服藥效果評估。
近日,已上市11年的三寶科技對外透露了其智慧業務增長情況以及2016年三寶科技各項業務發展戰略規劃,其中,智慧城市+物聯網被公司提到了重要位置。
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慧醫療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利用物聯網技術對醫療信息、設備信息、藥品 信息、人員信息、管理信息等的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共享等,可使醫療物資管理實現可視化,從而有效管理醫療物資,實現醫療安全。
在三寶科技董事長沙敏看來,物聯網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加快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全面應用,對于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物聯網的應用,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在產品質量與安全上提供更多的保障。”沙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未來在藥品物流 平臺的應用,通過相關技術,可以連接制藥企業和終端。即在生產線上就給藥品貼上電子標簽,所有與藥品生產、流通、庫存、銷售等的相關信息全部寫入電子標 簽,通過電子標簽將信息匯聚到互聯網平臺,將生產廠家與銷售終端通過這一平臺聯系起來。”
據了解,通過相關技術打造的藥品物流平臺,用藥單位可與制藥企業直接溝通,省去了醫藥代理商、醫藥代表及藥品中轉倉庫等若干中間環節,藥品的流通成本可 以降低50%以上。在中投顧問公司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看來,這種模式若能順利實施,既可以降低藥品價格,亦可以實現生產銷售全程追蹤溯源,保障用藥安全 性。
三寶科技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是中國第一家智能交通香港上市企業,并被國家確認為唯一一個射頻識別(RFI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射頻識別技術、視頻識別技術以及數據處理技術儲備,業務涉及智能交通、現代物流、健康服務等方面。
2015年,三寶科技主要聚焦于智能交通、智能物流、跨境電子商務、車聯網四大業務領域,布局了具有一定交易規模的外貿綜合服務、涉車綜合服務 兩大交易平臺,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智能終端,提供了基于大數據的系統集成服務、云監管服務、電子交易平臺服務及配套金融服務。(編輯 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