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2/15 0:00:00 來源:
未知
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劉樂平)剛剛開業的烏鎮互聯網醫院這兩天成為與會嘉賓的一個參觀熱點,并受到高度評價:“烏鎮互聯網醫院是‘互聯網+醫療’的卓越代表,也是烏鎮在首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之后產業轉型的一個成功典范。”
作為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合建方,剛剛完成3.94億美元融資的微醫集團(前身為掛號網),現已成功進入互聯網醫療領域“獨角獸”行列。這家總部位于蕭山杭州灣信息港·中國健康智慧谷的創業企業,成長迅速,人員也在短短幾年內極速擴張到超過1000人。
背后的操盤手,正是廖杰遠——微醫集團創始人兼CEO。他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微醫集團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通過互聯網把醫院窗口外移至 手機端,形成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就醫流程優化體系。借此,掛號網與全國27個省份1900多家重點醫院建立了信息系統的深度連接。其中,三甲醫院的接入率達 到70%,匯聚了20萬名醫生資源。
第二件事,在團隊醫療方面的探索。借助微醫APP這一平臺,通過互聯網去均衡醫療資源的配置,也就是分級診療。把頂級醫院資源和專家經驗下沉,把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和患者滿意度顯著提升,希望以此彌補當前醫療體系的缺陷。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前夕,互聯網醫院橫空出世,并于日前開出“第一張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這一新聞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建設互聯網醫院,這是微醫集團正在做的第三件事。
時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動。廖杰遠忍不住感嘆,“創業的大時代來了!”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創業這條路上,他已經走了很久、很遠。
廖杰遠是國內智能語音領域內的一流專家,創辦掛號網之前,已是一個資深創業者。早在1998年,他就出任國家“863”智能計算機成果轉化基地 天音軟件公司總經理。1999年,廖杰遠及其團隊獨立推出了第一臺智能語音電腦“天音I代”。2003年,廖杰遠開始擔任北京無限商機有限公司總經理,他 開始嘗試著把語音識別應用在PC 、電信、無線網絡上,并打通互聯網、電話網與移動網絡之間的壁壘。
這些經歷讓當時三十出頭的廖杰遠成了中國智能語音識別行業的“元老級”人物。這時,他決定自主創業,于是有了中國綠線。幾年后,該項目發展受挫,創始團隊謀求轉型,創辦了后來的“掛號網”。
從個人經歷來看,廖杰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連續創業者”。創業機會那么多,為何選擇進入醫療領域?據廖杰遠的創業搭檔說,當年一起商量創業做什 么時,兩人在紙上寫下各自所認為需求大、問題多的領域,購火車票和醫院掛號雙雙“入選”,最終后者做成了,這就是現在的微醫集團。
對于醫療領域,技術專家出身的廖杰遠是一個十足的門外漢。不過因為對技術的理解,他對如何運用互聯網工具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中國醫療的核心癥結在于,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衡。而互聯網醫院的實質就是借助互聯網這一工具,優化和重組醫療資源。
烏鎮互聯網醫院就是這一理念的最新實踐。“我們和政府研討這個互聯網醫院的時候,知道會有很多的沖撞,但最后的結論都是鼓勵支持,因此我們可以樂觀地展望,當互聯網和醫療真正握上手的時候,未來3年內互聯網醫療領域一定會出現營收過百億元的公司。”
互聯網和醫療間的玻璃門正在逐步打開。廖杰遠說,“當痛點積聚到一定臨界點的時候,當技術成熟到一定的時候,政策遲早會打開一條小縫隙,這可能就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機會所在。”
這個機會越來越近了。烏鎮互聯網醫院第一張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是由浙醫二院院長、心血管專家王建安在自己辦公室開出的,來復診的患者通過網絡接受遠程視頻會診。這張處方單背后“隱藏”的事實是,一家虛擬的網絡醫院,連接了全國的醫療專家和患者。
一個投資不大的互聯網醫院,可以撬動全國醫患資源。按照廖杰遠設計的思路,如果推進順利,輕資產的互聯網醫院將變成虛擬的全國分診中心,未來不 僅可以調度患者在不同醫院間分診,倘若再嫁接上醫療險、醫藥電商和電子健康檔案,一個隱形的超級健康管理機構呼之欲出。這家沒有自己醫生的醫院,卻有可能 成為最大的醫院。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