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2/23 0:00:00 來源:
未知

黃浦區中心醫院停診兒科夜間急診/晨報記者殷立勤
“由于我院兒科醫生人員不足,無法維持夜間急診,從2015年10月13日開始,本院兒科門急診時間調整為8時-22時,22時后需要就診的患者可前往 瑞金醫院兒科急診。”昨晚,沈小姐帶著孩子去家附近的黃浦區中心醫院看病,意外看到了這張貼在兒科診室門口的兒科急診夜班停診通知。
看病孩子大增,滬上兒科集體“發燒”,兒科醫生缺失顯得比往年更加嚴峻,因為招不到兒科醫生,多家醫院悄然關閉兒科急診。根據最新的統計,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117家,能提供急診醫療服務的76家,三分之一沒有兒科急診。
醫院貼錢讓小兒科存在
在重慶南路上的盧灣區中心醫院,兩三年前就關閉了兒科急診,理由同樣是兒科醫生嚴重不足。很難想象,這家二級綜合醫院的兒科只有3名醫生:一個是今年已 經退休的小兒科醫生,醫院極力挽留返聘留下;一個是明年即將退休的小兒科醫生;兒科主任最近生病了,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小兒科愈加捉襟見肘,小兒科主任不得 不每周帶病來幫忙看病一次。
“我們每年都在招小兒科醫生,可是招不到。”說起小兒科,盧灣區中心醫院醫務科負責人一聲嘆息:招不到小兒 科醫生原因很多,一方面小兒科醫生很少,另外一方面是兒科醫生不愿意到二級醫院來,“我們這里的小病人不多,每天就附近的幾十個小朋友,都是看常見病。周 邊的孩子得了病家長還是直接抱著奔去兒科醫院、兒童醫院。年輕的兒科醫生尋求不到成長的空間。”
和三大兒童專科醫院及新華醫院兒科的爆棚相比,這里顯得比較冷清,不用排隊,沒有擁擠。“勉強開著。”一位護士說,小兒科公益性地存在,醫院貼了很多錢,“退休和準退休的醫生還能堅持幾年?誰都心里明白,風雨飄搖的小兒科隨時隨地因為醫生的離開而關閉。”
一人生病兒科就無法運轉
事實上,滬上很多綜合性醫院小兒科醫生都是出于極度匱乏狀態。離盧灣區中心醫院不遠的三甲醫院——第九人民醫院小兒科醫生只有4個,卻掙扎著撐起一天24小時的門急診,醫生們白天晚上輪流轉,科室里不能有一個人生病,否則小兒科就無法正常運轉。
危機同樣在前一陣子出現,其中的一位小兒科醫生要退休了,怎么辦?一度,九院小兒急診明年一月一日起關閉的消息在業內盛傳。不過昨天九院予以否認,醫院 將盡最大努力返聘這位退休的小兒科醫生,急診堅持開下去。但是,這樣的堅持依然讓醫院困惑,由于大多數家長喜歡擠兒童專科醫院,坐鎮急診的小兒科醫生淡季 時一晚上只看十幾個病人,有時候甚至沒有一個人來。這樣的安排是不是資源浪費?
我國尚缺20余萬兒科醫師
“持續10余年的生育高峰給上海兒科帶來了持續性的壓力,長期處于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營。伴隨著本次疾病的爆發,上海的公立醫院尤其是兒童專科類醫院顯 得不堪重負。與此同時,這十年間,兒科的人才面臨成熟人才流失與后續人才培養不足的窘境。這無疑也為兒科的現狀雪上加霜。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營運院長余志慶 說,“全面二孩”后,兒科醫師緊缺導致兒童看病難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朱宗涵教授在2011年初曾指出:1998 年,教育部為了拓寬專業面,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作為調整專業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事實上切斷了兒科醫師的穩定來源。 這意味著,12年來我國新型兒科醫生培養機制一片空白。他同時指出一個令人非常沮喪的事實是,15年來,全國兒科醫生僅增加5000名。關于兒科醫生的缺 口,最普遍的數據引用來自于朱宗涵教授的估計。他曾指出,2008年,全國共有兒科醫生6.17萬人,但0至14歲的兒童卻有2.3億,比例約為 0.2598個兒科醫生/千兒童。參照美國1.4558個兒科醫生/千兒童的比例,我國至少還缺二十余萬兒科醫師。
兒科醫生工作至少10小時
事實上,醫院可以擴建,但兒科醫生無法速成。兒科之難,在于兒科也被稱為“啞科”:病情孩子講不清,家長也講不清,是最考驗醫生的學科之一。更難的是, 兒科窮、苦、累、險,就是做醫生也不要做兒科醫生,這幾乎成為所有醫生的共識。兒科醫生多糟心?記者調查發現,兒科醫生每天工作10小時成為了“起步 價”。上海市兒童醫院住院總醫師丁穎介紹,“我們一個醫生平均一天至少要看100個病人,從早上8點看到晚上8點已經是常態了。”
如 今,兒科醫生看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沒長大”的獨生子女第一代。小兒多是常見病。病好看,但是焦慮難治。“金眼科銀外科,又臟又累婦產科,吵吵鬧鬧小兒 科”。過去,“吵吵鬧鬧”的小兒科是指兒科醫生要在孩子的哭聲中工作。而現在的吵吵鬧鬧似乎變味了,兒科醫師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危險。越來越多的兒科醫生已 心知肚明:給孩子看病,還得哄焦慮甚至暴躁的家長。
從醫療體制進行頂層設計
幾個月前,國家衛計委出臺了一項醫師資格考試新規。新規稱,為了緩解院前急救、兒科崗位專業人員匱乏現狀,從今年起,在醫師資格考試中,對兒科和院前急救崗位從業人員,開展加試相關專業內容的加分考試。兒科“降分錄取”,社會一片嘩然。
更多兒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仍不給予兒科醫生合理的待遇,提升職業吸引力,無論醫院建得多好,“只能繼續招收其他專業淘汰下來的學生給孩子看病”。隨之 而來的,可能是新一輪的惡性循環:兒科一再降低用人標準,醫療質量逐步下降,醫患矛盾隨之激化,暴力事件增多。與此同時,每一次暴力事件使得更多學生遠離 兒科專業,加速醫生流失。而這一切的后果是:“兒童看病只會更難。”
如何拯救中國兒科醫生?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幼保健院院長段濤教 授把脈,應該從醫療體制上進行頂層設計,整體提高醫生待遇,調整兒科收費標準。在國外,專科醫生收入市場化調節。要解決兒科醫生目前的困局,一位資深的兒 科醫生也呼吁放開醫療服務價格管制、放開醫生自由執業,讓兒科醫生能為自己定價,能讓市場定價,回歸本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