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2/30 0:00:00 來源:
未知
明年年底前,至少200個病種將“按病種付費”;政事分開,探索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藥品(中藥飲片除外)零差率銷售;六城區不再新建公立醫 院……12月29日,太原市政府出臺《太原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到2017年底,太原市基本實現公立醫院逐利機制 基本破除,自主經營權得到全面落實,初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等。
除已審批立項的六城區原則上不再新建公立醫院
科學配置城市公立醫院。今后,除已審批立項在建的公立醫院項目外,太原市六城區原則上不再新建公立醫院。
遷建山西省兒童醫院、太原市中心醫院和太原市人民醫院,增加小店區、晉源區優質醫療資源配置;充實萬柏林區、尖草坪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 煩縣醫療資源,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對優質醫療資源密集的迎澤區、杏花嶺區,重點提升省人民醫院、山醫大一院、山醫大二院、山西省腫瘤醫院急危重癥救治等 核心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推進部分一級、二級醫院向中醫醫院、康復、腫瘤、兒科、老年病等專科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發展。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數量,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
推進政事分開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
太原市將進一步明確城市公立醫院功能定位。
今后,三級醫院主要從事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罕見疾病診斷治療,結合臨床實踐開展醫學教育和臨床科研工作,向下級醫療機構轉診與之服務能力相匹配的患者。
二級醫院主要承擔常見病、多發病和較疑難病癥診療工作,搶救和上轉急危重癥患者、下轉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相當的患者。
基層醫療機構(含一級醫院)主要實施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和為上級醫療機構轉診的術后康復、慢性病和恢復期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為首診患者提供連續轉診服務。
推進公立醫院政事分開改革。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探索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推進公立醫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 離,賦予醫院經營決策、人事管理、內部分配和運營管理自主權。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內部決策和制約機制,確保重大事項實施、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 資金使用(“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落實。
取消藥品加成破除“以藥補醫”
太原市將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
采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藥品間的利益鏈,完善醫藥費用管控制度,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采取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辦法,改變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業務收入中技術勞務性收入比重,降低藥品和衛生材料收入比重。
探索創新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省、市、區分級動態調整機制。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在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養老保險、管理使 用等方面待遇。探索制定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以崗定薪、同崗同酬。健全與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技術能力、醫 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要素為核心的內部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崗位聘用、個人薪酬掛鉤。
明年至少200個病種“按病種付費”
未來,太原市還將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進一步完善與分級診療相適應的醫保政策。充分發揮醫保基金的杠桿作用,對不同類別與級別醫療機構實施差別支付,注重向基層傾斜。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 院患者,醫保統籌基金起付線可從患者在首診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之日起連續計算。對分級診療病種在縣域內實行按病種定額付費,提高報銷比例。
推進醫保付費總額控制與按病種、按人頭等相結合的復合付費方式改革。擴大按病種付費病種數和覆蓋面,到2016年底,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不少于200個。
推進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保障制度銜接。實現新農合大病保險市級統籌,同步推進新農合管理市級統籌。將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 重大疾病按病種付費納入支付方式改革,先執行基本醫保報銷政策,再按大病保險有關規定予以報銷。實現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三種醫療保險政策范圍 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均達到75%。
縮小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間的差距。建立價格調整對個人支付影響較大的特殊病種保障機制,確保重大疾病患者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不增長。
本報記者 要維維
太原公立醫院改革四大目標
提起公立醫院改革,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看病貴。《方案》明確,今后太原市公立醫院改革將以公立醫院實行藥品(中藥飲片除外)零差率銷售為切入點,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到2017年年底,太原市公立醫院改革將實現四個目標,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基本破除。
1
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全面體現。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基本破除,藥品、醫用耗材和檢驗檢查費用占醫療收入比重明顯下降,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 到30%左右,衛生總費用與本市國民生產總值增幅相協調,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年度增幅低于太原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
公立醫院運營績效顯著提升。公立醫院自主經營權得到全面落實,醫療服務質量明顯提升,醫療服務流程明顯優化。
3
分級診療制度初步建立。初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到2017年,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就診比例明顯提高,二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上升不低于20%,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下降不低于40%。
4
醫療服務和發展環境優化。以三級醫院優質資源為核心,輻射帶動周圍二級、一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區域醫療聯合體基本建立;公立醫 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公平競爭的醫療服務新秩序基本形成;群眾看病就醫更加安全方便快捷,醫務人員執業環境明顯改善,市民和醫務人員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滿 意度顯著提升。
具體實施范圍為:太原市行政區域內政府辦公立醫院 (省、市、區政府辦醫院,部門辦醫院)和事業單位(學校)辦公立醫院。
作者:要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