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14 0:00:00 來源:
未知
城市居民希冀掛號不用排隊,鄉村居民期盼家門口有名醫坐診,偏遠海島居民渴望減少就醫奔波……1月13日召開的全省衛生計生工作會議,回望“十二五”衛生計生工作,哪些措施回應民生關切,“看病難、看病貴”是否緩解?
我們聚焦這些民生變化,正視存在的短板,讓群眾對醫療的需求、健康的期望得以更好實現。
這五年,我省醫改做了哪些事——
藥品采購價平均降60%
本報記者 許雅文 通訊員 林莉
好醫生下鄉來
無論是“一床難求”,還是“一號難求”,“看病難”本質上是優質醫療資源短缺。我省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讓好醫生沉下去。
截至目前,122 家縣級醫院分別與省市級三級醫院建立緊密型合作辦醫關系,城市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大醫院的醫生來到基層醫院,和當地醫生 一起開設門診、巡查病房、開展手術,讓老百姓不用去大城市也能掛專家號,享名醫會診。與此同時,縣級醫療資源通過多種形式向鄉鎮延伸,帶動鄉鎮衛生院的發 展,讓老百姓離好醫生又近了一步。
優質醫療資源逐級下沉,背后是機制的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改革,是我省長期的戰略重點。“雙下沉、兩提升”工程,把衛生人才科技創 新、信息資源等發展要素引向基層,努力為基層“輸血”;另一方面,繼續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在人才、績效工資和考核、基本藥物、標準化建設、規范化 服務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
省衛計委主任楊敬介紹,如今在杭州的省級醫院,除了兩家醫院的門急診量略有增長,其他的都已負增長。大醫院門急診量的下降,有力地說明了“雙下沉,兩提升”工程取得了效果。
小病首診在社區
從數據可以看出短板。“十二五”期間,我省城鄉居民社區門診就診比例總體不到50%;基層機構實際開放床位比2010年減少了8.4%;50%以上的中心鎮衛生院不能開展外科和婦產科手術等。
一面是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一面是基層醫院門可羅雀,打破這種就醫困境,勢必開展分級診療緩解“看病難”。
楊敬介紹,以城市大醫院醫療資源下沉為契機,我省7 個市、47 個縣(市、區)已啟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積極構建“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模式。試點地區縣域就診率同比上升3.09%,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 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同比增加3.02%,部分地區縣域內就診率已達90%。
差異化醫保支付、基層醫藥保障,基層服務能力提升,轉診通道暢通等,正在讓首診在基層醫院成為老百姓的自主選擇。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特別突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從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向促進和保障人民健康轉變。
2015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推進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全省規范簽約人數達到710 萬人,讓責任醫生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平價藥讓利于民
破除長期受詬病的以藥補醫,患者看病就醫的藥費應聲而落,大處方、亂開藥情況有所改善,緩解了群眾“看病貴”難題。
記者獲悉,“十二五”時期,我省藥品采購價格平均降幅達60%,并率先實現以藥品零差率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醫藥費用增長幅度趨緩。衛生總費用中,個人現金支出的比例從2010年的38.54%,下降到2014年的33.84%,群眾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
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機制的意見》后,去年7 月起在杭州、寧波、溫州、紹興4 個市和省級醫院開展試點。通過改革,探索建立藥品分類采購、醫保支付標準和藥品集中采購監管新機制,構建全省統一的網上藥品采購交易平臺。目前,寧波、紹 興已實施藥品采購新機制,藥品采購價格有較大幅度下降。
智慧醫療到身邊
讓偏遠小城鎮患者通過遠程會診,享受大城市的優質醫療服務;讓省、市、縣(區)三級醫院實現檢驗和檢查結果的互認、健康檔案數據實時調閱,使百姓異地就診、異地醫保不犯難。快步而來的浙江智慧醫療,正將藍圖變成現實。
對于舟山海島居民來說,出島看病坐船乘車費時費力。如今,互聯網給醫院插上了翅膀,“飛”到了百姓家門口。2015年7月30日,舟山 群島網絡醫院正式上線啟用。看病問診無需到醫院排隊,只需通過視頻就能約到三甲醫院的專家名醫,臨床會診、心電診斷、醫學影像檢查等也能在海島上完成。
目前,杭州智慧醫療已實現“全人群”受益、“全自助”服務、“全覆蓋”結算、“全城通”應用的目標。2015年11月底,“杭州智慧醫療”醫護版上線應用,內外互聯、醫患互動。“智慧醫療”手機APP累計服務33萬余人次。
因互聯網改變的就醫方式,給人們帶來便利。2016年,“智慧醫療”仍是衛生計生工作的重點,將加快傳統就醫流程信息化改造,推動影像、檢驗、心電、病理和遠程會診等資源共享中心建設,并探索建立全省婦幼衛生信息共享平臺和剩余登記辦證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