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27 0:00:00 來源:
未知
電子監管碼引發“民告官”:
廣州日報訊 (記者涂端玉)藥品電子監管碼引發了一場“民告官”——昨日湖南養天和大藥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原告身份,對外通告養天和起訴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原委并公開了起訴狀,認為其委托阿里健康運營藥品電子監管碼缺少合法性等。
截至記者發稿前,食藥監總局暫未對外作出回應,而阿里健康方面昨日回復本報稱:質疑監管碼的只有藥店端,且天貓醫藥館只是第三方零售平臺,不存在任何藥品經營。
阿里健康:質疑監管碼體系的只有藥店端
據了解,今年開始凡是未通過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藥品經營企業,一律停止藥品經營活動。而其中頗為關鍵的一項要求就是,所有藥品經營企業滿足藥品電子監管要求。據悉,電子監管碼已在防偽行業運用多年,可用來核驗產品真偽。
對 此,養天和方面表示,食藥監總局委托中信21世紀(阿里健康旗下公司)運營藥品電子監管碼,缺少合法性。其認為,2000年施行的《招標投標法》規定: “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的建設,“必須進行招標”,而藥品電子監管碼完全符合這一條款。但食藥監總局卻未解釋過是 依何標準、以何程序選定的該公司運行藥品電子監管網;其認為,要求生產、流通企業進行藥品電子監管碼賦碼,不履行賦碼相關要求的生產企業產品不得進入招采 平臺,藥品流通企業要終止經營資格,這些都缺乏法理依據。
其還特別指出,一方面食藥監總局允許阿里健康經營網上售藥,一方面又讓其代表國家權力運營全行業數據,屬于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和排除競爭,對其他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而言不公平。
昨 日晚間廣州日報收到阿里健康方面回應稱,從行業來看,質疑監管碼體系的只有藥店端,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都在配合總局工作。總局曾多次通過藥監碼在飛行檢查 中查處藥店售賣二手藥。此外,藥店的多次流通轉運和二次銷售等情況也將因監管碼變得透明化。這是目前只有藥品零售企業阻礙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
其還強調,天貓醫藥館的業務進入阿里健康還沒有完成,且天貓醫藥館只是第三方零售平臺,不存在任何藥品經營。
電子監管碼存安全隱患且增企業負擔?
據了解,去年以來,伴隨藥品電子監管全面實施,國內全部藥品制劑生產企業、批發企業、零售企業都要按照要求上傳數據,由此產生的信息安全問題引發不少藥企關注。
有 上市藥企負責人此前公開表示,電子監管碼藥品電子監管系統記錄藥品通用名、劑型、制劑規格、包裝規格、生產企業、生產日期、產品批號、有效期至、批準文號 批準文號、數量、價格、流向等信息,一定程度而言其屬于企業機密,若是被食藥監局之外的、以營利目的為主的企業所擁有,將威脅到企業和整個醫藥產業的信息 安全。
此外,藥品電子監管碼的建設投入也被部分藥企認為負擔不小。有藥企估算認為,僅僅整個藥品零售行業一次性增加運營成本初步估算為 150億元,后續每年仍有不菲投入,如擴展到占整個藥品市場銷售80%的醫療機構,產生的成本增加將更為驚人。而“全程可追溯”功能,通過現有藥品包裝上 的生產批號和國際通行的條形碼等,也可以保障藥品召回時確認藥品去向。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