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2/26 0:00:00 來源:
未知
新快報訊 記者龐倩影 實習生劉禹恩報道 今年1月初因養天和大藥房起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一案,不少醫藥連鎖企業都積極響應。重壓之下,CFDA公告宣布暫停執行推行了8年的 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但老百姓等19家連鎖藥店仍然發出聯合聲明,要求食藥監總局徹底取消藥品電子監管碼,而不是簡單地讓阿里健康退出電子監管技術體系。
藥品電子監管碼,是藥品包裝上的20位數字的條形碼,可以實現藥品從生產到流通各個環節的全程跟蹤。目前各方爭論焦點在于,藥品電子監管碼是否有用?
資 料顯示,日本的電子監管系統也在2006年起步,與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的誕生時間相同,可追溯的作用相似。電子監管的實施給日本的醫療帶來三方面的好處: 一是防止藥品和醫療材料的錯取,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過期提醒,并實現患者編號、藥品醫療材料編號和看護人員編號互相核對的安全效果。二是為醫療單位、生產和 流通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入庫管理的效率和標準化,防止購買過?;蛟趲觳蛔?。三是確保可追溯,一旦發生不適情況,可以迅速正確地做出判斷,防止 患者的誤用。
在監管更為嚴格的歐美國家,為防止犯罪分子銷售假藥,國家監管部門也正在建立預防措施。目前,電子監管的標示義務已被制度化,條形碼的信息需要向國家數據庫中心注冊。
面 對國內目前的狀況,醫藥業內人士劉謙指出,以電子監管碼為例,互聯網環境直接開放,而醫療行業天生的低頻特征,疾病市場的碎片化,高度的監管性和社會福利 性,人才和資源的流動限制性,優質資源的稀缺和壟斷,并不適合大集團快速決戰的打法。阿里其實收購了很多行業的數據公司,例如酒店業的石基信息、百貨業的 富基融通等,在這些行業并沒有出現對業內數據保密性的抗議。但醫藥行業非常封閉,上下游間各種
潛規則被曝光的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才引發行業內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