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3/15 0:00:00 來源:
未知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15日 06 版)
日前,在《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組織的專題研討會上,一些專家就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展開了熱議。
“我國到2020年要進入先進制藥國家行列,必須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
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已成為國家戰略。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說:“在國外超市常能買到中國產的東西,但醫院里卻基本看不到中國藥,而國內醫院許多高端藥大多為進口,這表明我國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仍不足。”
“我國醫藥產業還處在2.0時代,下一步要升級到數字化、智能化,依賴大數據全程質量控制,達到3.0水平。”張伯禮認為,國內醫藥生產的原料并不差,但在技術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包裝差、藥片不均勻等。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分析,我國醫藥專利保護期為20年,但創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要經過漫長時間,這導致上市后“有效專利保護期”很短,影響了企業創制新藥的積極性。
“事實上,我們許多新藥起步并不晚,但是由于審批慢,上臨床慢,很多時候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分析。
丁列明認為,市場準入也是影響醫藥產業創新的一個因素。“在我國,創新藥物進入市場環節比較多,每個省都要進入招標流程,時間短則一年,多則五年。我們的產品上市五年了,還沒有完成全國招標,等招標完成要進醫院,還要再經過專家認可。”
“配套政策到位,才能激發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的積極性。”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認為。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認為,“當前一些地方的政策不到位,與國家政策銜接不夠,需要進一步制訂、修訂。”
“醫療產業創新,迫切需要國家投入資金,加大
金融支持力度,設立創新發展基金,讓創新型醫藥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待遇。” 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認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