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嚴慧芳 牛思遠)3·15前夕,南方日報記者暗訪發現,部分網上藥店和O2O送藥企業存在違規銷售處方藥的問題(詳見3月15日《健康周刊》)。省食品藥品監督管 理局日前回應稱,該局對報道高度重視,立即安排檢查組到互聯網交易企業開展全方位的監督檢查,將對違規銷售處方藥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此外,該局在3 月22日召開全省監管系統會議,部署加強互聯網藥品交易監管、落實藥品分類管理工作,進一步打擊違規銷售處方藥行為。
據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是互聯網藥品交易強省,現有對個人消費者互聯網藥品交易企業82家,全國規模較大企業大都集中在廣東,如康愛多、 七樂康、健客、壹號藥店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也歷來重視互聯網藥品交易企業的監管工作,但在監管中,確實存在法律法規 不完善、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消費者安全用藥意識不強等問題。
據介紹,我國藥品分類管理的主要法規《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還是1999年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部門規章。依據《藥品流通監督管 理辦法》,零售藥店違規銷售處方藥的處罰是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震懾力不夠。
與此同時,由于目前在流通領域對處方藥實行雙軌制管理,僅要求少數處方藥必須憑處方銷售,部分互聯網藥品交易企業利用法規不完善和監管機制漏洞,采取線上咨詢、導購,線下配送的形式,逃避監管。
該負責人分析,現實操作中,在憑處方銷售時也存在處方的真實性、開方者的資格無法準確判別的難題。而當下醫療機構的處方到藥店配藥的數量較少,沒有處方來 源也影響了藥品分類管理深入開展。另一方面,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質量和實施。另外,我國群眾自我藥療 歷史悠久,觀念根深蒂固,許多消費者對于只有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處方藥的做法難以理解,邊遠山區購藥不方便等問題,也是造成互聯網違規網售處方藥的原因之 一。
“國家總局已將修訂《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列入2016年立法計劃。”該負責人透露,今后,我省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藥品交易 企業日常監管,進一步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同時加大“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安全用藥意識。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