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4/20 0:00:00 來源:
未知
南方日報訊 根據東莞市衛生計生局近日出臺的中醫藥工作要點,年內,東莞將探索出臺一系列鼓勵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包括將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實行中醫臨床路徑、 吸引更多名老中醫坐診等。對此,業內人士則呼吁,盡管社保政策可以推動部分中醫藥機構的發展,但是多點執業仍需要對中醫坐診打開“方便之門”。
新增3—5個中醫類重點特色專科
據市衛計局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市中醫醫療機構有62所,其中中醫醫院3所,中西醫結合醫院2所,中醫門診部11所,中醫診所46所。全 市中醫住院病床2625張,占全市醫院總床位(27457張)的9.56%。全市執業(助理)中醫師(含中西醫結合醫師)2247人,中醫類別全科醫師 196人。
目前,東莞有46所二級以上管理綜合醫院開設中醫科,其中有40所醫院開設中醫住院服務,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3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可提供中醫藥服務。
近年來,東莞中醫發展不斷完善,但是由于中醫藥服務廉價、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中醫藥事業發展也面臨瓶頸。
日前,市衛計局下發了今年的中醫藥工作要點規劃進行布局。根據要點,今年東莞會加強市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塘廈醫院和大嶺山醫院等4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建設工作,探索開展重大疑難疾病的中西醫臨床協作工作,全面帶動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
同時,東莞還將扶持虎門中醫院開展特色中醫藥服務,強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此外,東莞今年計劃新增建設3—5個中醫類重點特色專科,并探索開展中醫臨床路徑工作試點工作及優勢病種遴選工作。
試點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工作
今年,東莞還計劃建立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根據上述工作要點,東莞將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爭取將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范 圍,滿足人民群眾首診看中醫的需求。同時,探索實現三級中醫醫院優質資源下沉,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分工協助機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 力。
市衛計局還表示,今年將爭取擴大納入醫保支持的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的范圍,合理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
“以前的報銷政策是,必須看完西醫再轉診中醫,通過政策杠桿可以讓更多患者直接看中醫。”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醫門診納入首診,群眾看中醫可以提升便利性,也支持了醫療機構的發展。
此外,在中醫藥科學研究方面,政府將通過中醫科研立項、經費資助等途徑予以扶持,爭取國家級省級科研立項項目。同時扶持市中醫院開發、研制和應用確實有效的院內中藥制劑,并爭取實現在全市各醫療機構間流通使用。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中醫藥以其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根據工作要點,東莞將試點開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工作,探索 開展中醫醫療與養老服務結合的健康管理服務。衛生部門還提出,在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為 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亮點
年內啟動籌建市國醫館
要發展東莞的中醫藥事業,人才是個瓶頸問題。對此,市衛生計生局提出,年內將建設市級國醫館,希望借此吸引省內外國家級名老中醫,定期來莞坐診,緩解“看名中醫難”的現狀。
東莞現有3所中醫院,其中市中醫院還是三甲醫院,興建市國醫館是否會造成患者分流,導致現有中醫資源浪費?市衛計局對此解釋稱,國醫館是中醫醫 療機構和中醫藥博物館的復合體,今后將與市中醫院錯位發展。國醫館將定位為集中醫醫療、中醫養生、中醫藥學術交流、教育傳承、科學研究、中醫藥知識普及和 文化宣傳于一體的機構,打造成為東莞市高層次高水平的中醫藥品牌,以此推動和引領東莞中醫藥發展。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市級國醫館建成后,可以吸引并匯聚全國知名中醫名家前來,解決東莞中醫人才緊缺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師帶徒”途徑,傳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為東莞培養新一代名中醫團隊。
但是,該人士也提出,根據目前東莞的多點執業政策,名老中醫也需要定時進行考核、備案,“中醫流派比較多,再考慮到老中醫的身體原因,希望能進一步放寬對中醫多點執業的要求”。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