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4/20 0:00:00 來源:
未知
重點抓中醫藥學科建設,醫教結合培養學生 副主任醫師升主任醫師必須先評上副教授
4月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開局“十三五”——民族瑰寶中醫藥 迎來發展新機遇》的報道中,用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介紹浙江中醫藥大學醫學類專業在校本科生可以走出教室參加臨床實踐的教學特色:“作為國家中醫教育培養 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之一的浙江中醫藥大學,把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把一批名醫院、名科室設為教育基地,聘請名老中醫作為指導老師……”
校長方劍喬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醫教結合模式的推進,提升了我們醫學教育的水平,提高了我們學生的培養質量,也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如何提高中醫醫學教育水平的?方劍喬對快報記者說:“抓學校建設,我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狠 抓學科建設。學科上去了,自然會帶動學校的專業建設和附屬醫院的臨床專科建設,從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而然也就強了, 這會是一個良性循環的機制。”
以下是快報記者對方劍喬校長采訪實錄——
梳理完善原本松散的中醫體系 明晰中醫學科界限,強化中醫學科內涵
從中央到省里,目前對高校的中心工作要求都是加強學科建設。
中醫的教學以前與西醫不同,比較松散,很多都是師傅徒弟,或者家族式的“傳幫帶”,不講學科,也沒有正規的本 科教學、院校教學。盡管現代中醫院校教育已有六十年的歷史,但由于本科專業、學科門類、專科名稱等的屬性不清晰,導致很多學科、專科出現重疊交叉現象,學 科建設不能很好地為專業建設服務。所以中醫學科的梳理完善顯得尤為必要,最近這幾年學校的工作重點都要放在明晰中醫學科界限,強化中醫學科內涵上。
為此,我們首先全面梳理學科現狀,明確校本部共設置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醫學技術、生命科學、人文社科等 53個二級學科,歸屬18個一級學科;在此基礎上,將三家附屬醫院的臨床學科進行梳理整合,為推進學科內涵建設奠定了基礎。在明確學科設置的基礎上,又將 所有學科分為優勢學科、骨干學科、特色學科和培育學科四種類型,實行分類管理、分類建設、分類評價,基本形成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三級重點學科建設體 系。
同時,突出抓好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等重點學科建設,在人、財、物等方面對重點學科給予大力支持。
學校將學科作為人員管理的基本單元,實現“人人入學科”,即每名教師有一個明確的學科歸屬,并保持基本穩定,在此基礎上遴選首席教授(研究員)、學科帶頭人和學科方向帶頭人。
另外,搭建了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要目標的知識創新平臺,以公共服務和科技資源共享為主要目標的公共服務平臺,以行業共性技術和產品開發為主要目標的成果轉化平臺。
副主任醫師要升主任醫師
必須先有副教授職稱
加強學科建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推進醫教結合。
看醫科院校強不強,大家通常有個思維定勢,是看這個學校的附屬醫院強不強,很少有人去關注校本部。但是我覺得學校必須和附屬醫院聯動,醫教結合,才能培養出好的學生。
我給學校附屬的三所醫院定下規矩,不論考評機制也好,職稱機制也好,醫生的晉升必須和教學工作結合。比如副主 任醫師要升主任醫師,那么他必須先獲得副教授的職稱,也就是說必須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才行。核心科室的科主任,也必須是教授。因為附屬醫院本身就帶有人才 培養的任務。
我舉個例子,范永升,我們的老校長,他長年堅持在醫院看門診,同時也是教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老師。中醫臨床基 礎主要教中醫經典,都是理論,比較枯燥,如果不聯系臨床講授,學生不太愛聽,但對中醫學生來說,讀通這些傳統理論很重要。范校長教這門課時,把傳統理論和 臨床病案相結合,再通過他的實驗平臺來論證,學生就比較愛聽,就能鉆研進去,這門學科的水平就上去了。后來我們的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成為了國家重點學科,還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范校長本人也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我給碩士、博士上課,一般不帶教科書的。書學生可以自己看,我講的重點內容是我的臨床經驗、科學研究成果,再讓學生結合教科書內容才能融會貫通。
醫教結合,第一教學效果好,第二教師本人也要做研究、深入臨床工作才能講得出東西,他的研究水平和臨床診療水平也上來了,第三可以惠及老百姓。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學科
入選省“一流學科建設工程”A類項目
學科強大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引進、研究都會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是研究針灸鎮痛的,十多年前,針灸在醫院的地位是不高的,針灸推拿專業報考學生較少,研 究生都不太招得到。自從我2004年開始抓針灸學科建設,這個學科從默默無聞逐步變成浙江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再變為浙江省政府的“重中之重”學科,近5年 來就拿到過兩次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還建成了全國同類院校中一流的針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
這樣針灸學科就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了,現在我們的針灸學科里有18個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北上廣的博士擔任教學科研工作,本科均為第一志愿報考,報考分數也節節攀高,研究生錄取底線要超出全國線50分。學科建設好了,人才自然會聚集,學科建設不好,人才也不會來。
目前,我校狠抓學科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2014-2015學年,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學科均被評為4星級學科,中醫學、中藥學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為重中之重學科。
進入“十三五”,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又入選省“一流學科建設工程”A類項目,臨床醫學等6個一級學科入選B類項目。
通過人才引進和培養,現已形成一支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省特級專家、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省“千人計劃”、“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在內的學科人才梯隊。
依托重點學科,學校先后建立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 學科碩士點。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浙江省“十二五”優勢專業、新興特色專業、國際化專業14個;中醫學、臨床醫學、中藥學3個專業先后接受并通過教育部 專業認證,中醫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合格率100%,國家中醫類別醫師資格綜合筆試通過率名列全國前五位,2012、2015年全國第一;第一批文理科錄取分數線位居省屬高校前三。
學校以學科為重,老師以學術為重,學生以學業為重,這就是我們浙江中醫藥大學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