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5/5 0:00:00 來源:
未知
韓國藥企在生物醫藥領域,正在以生物仿制藥代工為武器發起攻勢。各家競相增強產能,韓國主要藥企的年生產能力已超過世界的30%。有的韓國藥企 在重要藥物的生產方面取得成功,還有新興藥企研發出只需以往10分之1投資的生產技術,來自海外的代工訂單不斷增加。不使用自主品牌的韓國代工藥企,是否 會成為生物仿制藥行業的“鴻海”?
“在新藥開發方面比不上日本。但我們掌握了實現商業化的量產技術,這是我們的優勢”,韓國制藥企業Binex社長李赫鐘很自信地表示。Binex在抗風濕藥物“類克(Remicade)”的仿制藥生產上取得了成功。
曾是中小制藥企業的Binex于2009年進入生物醫藥領域。在香港就職于歐美投資銀行的李赫鐘出任社長,首先獲得了韓國政府為振興國內技術而制造 的設備的使用權,積累了藥物生產技術。“類克”是世界范圍內年銷售額超過80億美元的重要生物藥品,其廉價的仿制藥有望獲得更大的需求。
2015年9月,Binex花費約60億日元收購了同屬藥企的韓華化學的一處工廠,將產能提高至2.3倍。社長李赫鐘表示,從日美制藥企業“拿到更多特殊藥品的代工訂單,力爭拓展市場”。
據相關人士表示,世界生物藥品在2015年的產能達到年產100萬升。雖然韓國的Celltrion和三星生物制劑(Samsung BioLogics)名氣較高,但除了行業先鋒LG生命科學(LG Life Sciences),Binex和Aprogen等新興藥企也正在崛起。韓國主要藥企的年生產能力共計提升至35萬升左右,占到世界的3分之1。
韓國藥企的生產技術也在提高。日本最大仿制藥企業日醫工出資45%的Aprogen社長金在燮自信地表示,“我們研發的生產技術只需以往制法10分之1規模的設備和費用”。
生物仿制藥需要用數月時間培養細胞,一般使用數千~數萬升的大容量培養罐。而Aprogen使用數百升的培養罐,每次提取增加的細胞,同時補充培養液,實現了連續生產。
Aprogen是由曾在韓國頂級生物研究機構韓國科學技術院任研究員的金在燮與朋友于2000年成立。在進入生物仿制藥領域后,Aprogen的生 產技術引起了日醫工的注意并獲得注資。目前,Aprogen主要與日醫工共同研發抗風濕藥,但今后也將進行抗癌仿制藥的研發。金在燮表示,“包括日本的大 型制藥企業在內,10多家藥企與本公司進行了接觸”。
最早成功生產出生物仿制藥的LG生命科學在抗風濕藥“修美樂(Humira)”的仿制藥研發上與日本的持田制藥進行了合作。LG擁有每年生產1.5億瓶針劑的能力。LG生物仿制藥業務部門經理尹秀姬強調,“在生物仿制藥領域,地理位置較近的日本和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
韓國生物醫藥品的生產迅速擴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經過1997年的金融危機后,韓國政府將生物醫藥產業定位為新的支柱產業并大力扶持。韓國政府促進一流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創業,對民營企業開放生物醫藥技術開發設施等。上述舉措陸續產生了效果。
不過,由于新藥開發需要在各國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準入門檻較高,因此韓國藥企將目光投向了仿制藥。雖說研發經費要低于新藥,但也必須要進行臨床試驗。韓國藥企則通過代工委托方的日本和美國藥企進行臨床試驗等研發業務,不斷累積和提高生產技術。
從設計到開發,再到生產。在有望迅速成長的生物仿制藥領域,與分工明確的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領域出現了相同的趨勢。韓國很有可能培育出新的藥品代工巨頭,誕生生物醫藥界的鴻海。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