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虎網醫藥網 > 醫藥資訊 > 營銷戰略 > “少藥”“缺醫”:透視風口上的大國中醫藥

“少藥”“缺醫”:透視風口上的大國中醫藥

中國虎網 2016/5/13 0:00:00 來源: 未知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增強,中醫藥正以其獨特優勢不斷得到大眾的信賴和認可。但同時,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質量標準缺失、技術研發存在短板,以及藥材質量和“西醫化”等問題。

解決藥材問題、平衡傳統與現代、處理好中醫與西醫的關系等,是中醫藥進一步升級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

新潮流:“快生活”里尋找“慢中醫”

首次全國中醫養生保健素養調查結果顯示,全國中醫藥科普普及率為84.02%。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中,注重機體調理和保養的“慢中醫”,愈發受到人們的追捧。中醫藥“治未病”、調理養生的理念和實踐,不斷融入現代生活,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中醫成“治未病”首選

“吳主任,我又來了,感覺脖子不是很舒服,想再做個推拿。”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專科,市民陳麗熱情地跟醫生打著招呼。

今年25歲的陳麗是“治未病”專科的常客。“去年頸椎突然‘轉不動’了,到這里接受推拿治療,沒想到只推拿了一次,花了幾十元錢,脖子就能正常活動了。”陳麗說,從此,但凡脖子、肩膀不舒服,她都會來這里治療。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吳節 說,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不斷深化,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治未病”理念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實際上,“治未病”是一種歷久彌新的 智慧,不僅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阻斷疾病深入或轉化,還能降低醫療費用,實現“多贏”。

在福州一家國企工作的林建通2014年開始感到 腿腳不時酸痛,后來發展到夜里無法安穩睡覺。他先去臨近的大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指標正常。吃了一段時間的止痛藥后,林建通決定去看看中醫。在福建中醫藥大 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接受一段時間的針灸后,他明顯感覺身體“放松”了很多,夜里也能睡得香了。

在醫院的中醫健康管理中心,醫生運用自主研發的 “中醫健康狀態評估系統”,為林建通詳細地做了一次健康狀態評估,報告上詳細記載了“望聞問切”的結果和他的飲食習慣等,還給出了一個綜合體質辨識的結 果,從經絡調理、起居調理、運動調理、飲食調理和情致調理五個方面給出了健康狀態調理方案。

“頭一次對自己的體質有了這么透徹的了解。”林建通說,這一調理方案是從飲食起居到心理狀態等進行全面調適,而且根據節氣、不同階段身體狀況,醫生還會隨時對方案進行調整。

為了滿足老百姓不斷增加的對中醫藥的需求,河南南陽還通過進一步加強中醫堂建設,讓中醫藥在基層衛生院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目前,南陽已經實現了鄉鄉都有中醫堂,服務好、覆蓋廣的“中醫堂”已成為基層醫療工作的閃光點。

中醫藥養生“叫好又叫座”

中醫藥養生作為人類生存智慧和對生命進行自我管理的藝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民眾中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

“三九貼”“三伏貼”……在很多地方的中老年人 群體中,中醫貼膏成為一種熱門的養生方法。55歲的成都市民楊建民深諳其中奧妙:三伏天陽氣最盛,且有暑濕困擾人體,貼敷以化濕、驅除體內宿寒為主;三九 天陰氣最盛,陽氣內斂衰微,貼敷以提升人體陽氣及御寒為主。“還要根據不同的體質來選擇不同的貼敷,因人而異。”老楊說。

不僅是城市居民,在廣大農村地區,中醫藥也是群眾養生、調理的重要選擇。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興隆鎮河沿村老中醫馬啟三行醫60年,他告訴記者,很多村民來診所開中藥進補,像溫陽補氣的、除濕去燥的、固本補腎的等等。價格方面,拿調理肝臟的湯藥來說,每個月大概400元至500元,村民一般也能吃得起。

阿膠配上黑芝麻、紹酒、核桃仁、冰糖熬制,冷卻凝固后切成四方塊,包在蠟紙里——對于市面上出售的這種阿膠糕,37歲的沈陽白領王莉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點,晚飯前半小時吃一塊,為的是美容養顏,滋陰補氣。

在一家大型建筑企業從事文秘工作的楊小姐,經常 要跟著施工隊滿世界跑。不管是在非洲還是亞洲,她的行李箱中總會有黃芪、當歸、枸杞等中藥材。“我會用這些藥材搭配竹蓀、山藥煲雞湯、羊湯補氣血。如果是 夏天就做枸杞銀耳粥,滋陰補氣最好不過,這樣在世界各地都能品嘗家鄉的味道,還有保健功能。”

從醫30多年的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任 中醫師鄭美鳳說:“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中醫藥的特殊作用,中醫藥保健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但目前許多人對中醫藥保健有誤解,輕信一些似是而非的宣 傳,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現在各種電視節目和報紙雜志上的健康養生欄目、文章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但許多說法太籠統,沒有從人與人的體質、健康差 異出發,說明中醫藥思想的傳播依然任重道遠。”

從國家戰略到國際化機遇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去年以來,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醫藥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我國中醫藥領域大事連連,備受關注。專家表示,無論是國家戰略的實施還是國際化的機遇,都會讓中醫藥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

“剛開業時患者不多,許多人是在其他醫院醫治無效后,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中醫診所,結果獲得了很好的療效,”迪拜同仁堂店梁醫生說道。

在海外,醫者仁心、濟世養生,中醫所推崇的理念讓中醫藥漸被接受并贏得口碑,讓更多的海外友人開始了解并信任中華醫學瑰寶。如今,同仁堂已經開設了110多家海外零售終端,診療超過3000萬海外患者。

據統計,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診所已達10萬多家,針灸師超過30萬人,注冊中醫師超過5萬人。中醫針灸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和地區主管機構簽訂含有中醫藥內容的合作協議達80多個。

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中醫藥被頻繁納入中外首腦會談議題,成為國家層面合作的重要領域,中醫藥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2015年6月中捷中醫中心的成立,成為首個健康領域中外合作項目。

各方共推中醫藥發展的局面不斷形成。去年7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國醫堂館社區服務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近500位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地區)的中醫館、國醫堂、養生保健機構等的中醫藥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會議,共同探討基層中醫藥健康服務事業發展。

中醫藥升級發展要過四座山

當前中醫藥發展正處于新的戰略機遇期,但是標準化和現代化是中醫藥進一步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多,中藥材從選種育種、規范化到機理研究都面臨不小的挑戰。

中醫藥“一苦”:無好藥

江西省樟樹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孫國如說,每天伸出手指為患者搭脈診斷時,都會對自己干了大半輩子的這份職業憂心忡忡:明明知道癥狀,也知道方劑,但常苦于沒有好藥材可用。“無好藥可用,猶如砍掉了中醫的左膀右臂,有勁使不出。”

江西樟樹,自古就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然而,就是在這里,也經常面臨無好藥可用的尷尬。

福建中醫藥資源也比較豐富,當地中草藥種植的最大特色就是林下種植。很多地方這幾年都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廣泛種植中草藥,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徐偉告訴記者,福建省有的縣近幾年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太子參種植。一些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留作種子的都是相對較差的根莖,較好的根莖都出售了。這導致他們種植的太子參品種逐年退化,病蟲害增多,對于中藥品質和藥效也有不利影響。

專家表示,在一些主產地,藥材普遍被當做農作物來種植,澆水、施肥、打藥,與種莊稼沒有什么兩樣,且不說農藥殘留問題,這樣的藥材療效也可想而知。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為了產量而進行的中藥材品種改良和人為縮短藥材生長時間的行為,也嚴重影響了藥材的療效。

一方面是種植不規范導致的藥性減退,另一方面則是一些不法商販制假售假,嚴重損害中草藥質量和聲譽。

將膠皮和動物毛發在一起混熬,冷卻后切片制成高價“鹿茸”;將低價茯苓泡水并插入木屑曬干,價格翻漲十幾倍的茯神就被炮制出來;已經放置數年,有效揮發油含量幾乎消失殆盡的全草、花類藥材,卻依舊被當做可用藥出售。

遼寧省中醫院藥學管理部主任李亞秋指出,正規醫 院和大品牌藥商會把不同等級、不同部位的藥品挑出來,分級別進行打磨規制,制成品質統一、藥效顯著的“選藥”,而一些黑心藥商會將不同成色、不同藥效的藥 材混在一起打磨壓碎,制成藥效低下、價格也更加低廉的“統藥”。外行人很難看出“選藥”與“統藥”的區別。

專家建議,在中藥材種植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按照中藥材道地自然屬性的特點,規劃引導各地有針對性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同時,對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進行嚴格檢查。而對于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執法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查處和打擊的力度。

中醫藥“二苦”:難以標準化

什么樣的藥材才算好,有時候很難說清楚。由于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其治病機理一般難以確定。與中醫針灸相比,中藥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體系。

遼寧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康廷國指出,由于中醫藥講究整體觀念和配伍,其有效化學成分隨產地、產期、炮制手法不同而不同,因此很難十分明確哪種成分起到了治病效果。

徐偉表示,福建的一個本地地道藥材建澤瀉,被中藥界譽為“澤瀉中的上品”,備受業內人士推崇。國家近年開始做中藥標準化項目,但究竟什么品種、在怎樣的地域和水田里種植、種植期多長才可以稱為“建澤瀉”,這些都比較難確定。

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說,傳統醫學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也要加強科研創新,開展標準化研究。“很多中藥能治病,說明里面肯定有很有用的成分,我們就要想辦法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消除其副作用。”

專家表示,通過現代醫學的研究對中醫藥學進行完善,提高工藝,做好質量控制,確保有效性和一致性,更好地理解、發展和提高傳統中醫的治療方法,這是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醫藥“三苦”:“不姓中”

除了中藥材的質量和標準化問題,中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西醫化”和一些亂象等,同樣值得關注。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馬烈光說,目前一些基層醫院的“治未病”科室是“拼湊”出來的,加上診治理念不清晰,“治未病”領域可謂魚龍混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老中醫告訴記者,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各種打著中醫旗號的江湖騙子,他們號稱“包治百病”,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招搖撞騙。近年來,從張悟本到馬悅凌再到李一,一個個養生大師的神話從誕生到破滅,讓人驚詫不已,值得深思。

在西醫強勢發展的沖擊下,中醫行業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不自信和“西醫化”的傾向。專家表示,在一些地方,“中西醫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變成用西醫審視中醫、管理中醫、改造中醫。在一些中西醫結合醫院甚至中醫院,往往更愿意采用西醫的方式,冷落中醫。

對此,有專家表示,醫院冷落中醫“事出有因”。“骨折了用中醫傳統的小夾板才幾千元,如果采用西醫手術的方式,上鋼板、打鋼釘,動輒數萬元,你說醫院愿意動手術還是上小夾板?”北京某三甲中醫院院長反問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中醫院“不姓中”現象比較常見。“如果一家中醫院70%的治療手段屬于西醫,它其實已經不能稱之為中醫院了。”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說,但目前這種現象比較普遍,這是中醫行業整體不夠自信的表現,也將導致中醫生存和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現在劉清泉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將醫院打造成具有中醫特色的醫院。“這并不代表我們將走向封閉。”劉清泉說,比如CT和核磁等設備,西醫院用,中醫醫院同樣可以用。只不過,中醫會通過癥候歸納得出自己的診斷。

“并不是用了現代科技就不是中醫了。”劉清泉說,對中醫管理者來講,要關注的是如何融入。中西醫各有所長,兩者要融合借鑒。

中醫藥“四苦”:人才瓶頸

采訪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不無憂心地告訴記者,我國中醫藥人才培養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面臨很多問題。我們有很多中醫藥大學,但培養出來的人才中,真正用中醫方法治病的越來越少。“別看現在中醫學碩士博士很多,真正能用中醫思維看病的人并不多。”

“上世紀80年代全國共有國家級名老中醫5000多名,現在只剩下了不到700名。” 國家級名中醫張勇說。

“中醫的生命力在于療效,療效要靠眾多優秀的中醫大夫來保障。”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兼心腦病科主任肖延齡說,近年來,中醫藥事業發展成就不少,國家的財政投入也很多,但總體上中醫力量仍然較弱,合格中醫人才短缺即是明證。

康廷國介紹說,目前中醫是科班教育,要學40%的現代醫學,60%的中醫,學得多且雜。而且還存在招生量大、學生資質相對降低的問題,學生水平根本無法和過去師徒制時相比。“醫學是精英教育,不是普及教育。”

江西省中醫藥大學教授、中藥研究所所長龔千鋒告訴記者,在古代,醫生既是醫師也是藥師,中藥和中醫相互促進發展。如今中藥材生產方式發生變化,中醫們甚至不知藥從何來,也不會鑒別其品質。

2015年11月30日,一名烏克蘭醫生在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教授王小榮(前右一)的指導下為患者把脈問診

讓中醫藥老樹發新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從地方政府到醫院、藥企,在中醫藥傳承和創新上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實踐。復活經典名方、為傳統中醫藥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中醫藥走出去……一系列探索為中醫藥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醫藥這棵“老樹”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深挖名方 傳承創新

中醫治病多用方劑,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方劑近 10萬個。但伴隨時代發展,現代人的疾病譜發生變化,同時不少野生珍稀中藥材原料已經或正在枯竭,經典名方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當 下,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經典名方進行深度挖掘,研制出更多更好的中藥新藥,正成為科研院所、企業的努力方向。

北京同仁堂十大名藥之一的牛黃清心丸,本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牛黃清心圓”,有“科學涼茶”之稱。同仁堂集團科技質量部部長黃寧告訴記者,考慮到該藥中朱砂等藥材的重金屬含量較高,同仁堂調整了方子,生產出不含朱砂和雄黃的牛黃清心丸。

連花清瘟膠囊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普通感冒、流感的中成藥,汲取了古代名醫用藥的精華,結合現代抗病毒、抑菌、提高免疫力的中藥研究成果創制而成。如今,這一“古為今用”的創新中藥已在全國12萬家醫院、藥店推廣應用。

連花清瘟膠囊的主要研發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說,我們要從戰略高度確立并尊重中醫藥的科學價值,重視、支持、發揮中醫藥的整體理論思維優勢、理法方藥一體化的組方原創優勢,讓傳統中醫藥發揮更大作用。

一些地方則加大了對經典名方的保護力度。福建中醫藥大學目前正積極展開對經典名方的搶救性發掘。學校藥學院副院長徐偉告訴記者,他們將全省分區,并深入到每個鎮去尋找老藥師和老中醫,探尋中醫經典名方和炮制工藝,對一些有價值的工藝,會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下來。

此外,學校還組建中藥材采集普查隊,到深山老林中,探尋福建中草藥的分布情況。記者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實驗室看到,剛采摘回來的中草藥正在被制作成標本,倉庫中放滿了普查隊歷年從全國各地采摘收購的中草藥。

“對經典名方的二次研究過程,也是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實現重大突破的契機。”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

走現代化標準化之路

在攻克世界醫學難題、造福人類健康方面,傳統中醫藥堪稱一個極大的寶庫,但要讓傳統中醫藥在當下發揮應有的作用,就要用現代科技挖掘其內涵。

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與美國國立癌癥中心補 充替代醫學辦公室力圖通過中醫現代化辦法,尋找攻克癌癥和延長患者壽命的“鑰匙”。這一切的背后,是近年來北京廣安門醫院在中醫治療腫瘤上的積極探索,腫 瘤科主持編制的《惡性腫瘤中醫臨床指南》全球首發后,也獲得了海內外中醫專家的廣泛認可。

“我們的醫生不僅要懂腫瘤,還要學習內科、免 疫、藥理,以及現代檢測手段和實驗方法,用科學的方法和數據評價中醫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從而讓中醫在醫學界獲得真正的認可和尊重。”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原主 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副所長林洪生說,“中醫藥需要在與西醫的平等交流合作中展示自己的獨特優勢。”

在標準化方面,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下,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中國中藥協會、中國針灸學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和中國藥膳研究會去年底在京聯合發布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中藥學基本術語》《白病(白癜風)維吾爾醫診療指南》等109項中醫藥團體標準。

“這些標準的發布對規范中醫藥臨床診療、基本術語及評價方法,提升中醫藥在健康中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桑濱生說。

除了積極融入前沿科學探索、加快標準化步伐,還有不少地方和醫院不斷創新,讓中醫藥適應時代變化和需求,走進尋常百姓家。

2013年,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探索推出中藥膏方,受到患者的歡迎。

該院主任醫師王秀云表示,膏方是在中醫藥理論指 導下,在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確立方藥,經煎煮、濃縮,加煉蜜或糖(或轉化糖)后摻入某些輔料而制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 制劑。“與普通湯藥相比,膏方具有藥物濃度高、體積小、藥效穩定、服用方便、口感好和便于攜帶等優點。”

據統計,2014年有1235人次接受了膏方療法,2015年上漲到2554人次。醫院每年“膏方節”期間,多位中醫專家坐診膏方診室,為就診者“訂制”適合自己的養生膏方。

河南南陽立足自身特色,嘗試創新體制機制,促進 中醫藥發展。目前南陽市已開始探索建立中醫藥科研體系,以大中專院校為基地,充分運用現代理論和技術,鼓勵多學科、跨領域、產學研、海內外結合,打造南陽 中醫科研核心團隊。此外,南陽市還制訂并發布了山茱萸、辛夷、裕丹參、桐桔梗等“八大宛藥”的藥材種植標準和炮制加工質量標準。

敲開中醫藥國際化大門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其國際化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在北京、上海的連鎖醫院出診,給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面授,與海外醫師代表團交流,給針法培訓班學員授課,開展免費公益講座及微博微信健康傳播……擁有幾十萬微博微信粉絲的北京大誠中醫針灸醫院院長程凱,工作日程表總是排得滿滿的。

40多歲的程凱是中國工程院首位針灸界院士、國 醫大師程莘農的嫡孫,也是程氏針灸第四代傳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近年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以程氏針灸療法為特色的大誠中醫連鎖機構在北京、上海陸 續建立了4家臨床傳承基地,舉辦“程門解穴”傳承培訓班。通過微博微信社交平臺,程凱已建立起一個大型海內外針灸專家群,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針灸專 家,經常用視頻、圖片和文字交流在治療疑難雜癥方面的探索。

程凱說,現在國際上對中醫針灸學認可度很高。“中醫走向世界,針灸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爺爺撰寫的《中國針灸學》,現在依然是美國、加拿大等國針灸師考試的必讀教材之一。”

程凱將中醫針灸傳播海外,而一些中藥企業則通過自主創新,逐漸進入國際市場。

2012年3月22日,由成都地奧集團研制生產的“地奧心血康膠囊”獲準在歐盟注冊上市,實現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治療性藥品進入發達國家主流市場零的突破,同時成為歐盟成員國以外獲得市場準入的第一個植物藥。

“中醫藥走向國際靠科技,引領國際靠標準。”在 張伯禮看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說明中醫藥經驗和現代科技結合可以解決重大問題。中醫藥走向世界靠療效,科技是它的翅膀。同時,中醫藥的國際化也帶動了其 標準提升和創新發展,比如中醫藥臨床循證評價、國際標準、專利保護、生產技術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

為促進中醫藥進一步健康發展,專家建議,要將發 展中醫藥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舉措,完善中醫付費、醫生醫院評價等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逐步扭轉中醫臨床遇冷及“西醫化”現象。(參與采寫:李亞 紅 彭卓 董小紅 陳弘毅 王爍 宋曉東 專題策劃\編輯:鄭明達 何晏)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現在已經有0個對此文章發表過評價0個人發表過求助問題查看所有評論
請正確輸入正確電 話
    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對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認信賴任何信息所生之風險應自行承擔。北京虎網縱橫廣告有限公司,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請點擊“我要投稿”。
中國虎網納您良言





注意: ·本網站只起到交易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 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戒毒藥品和醫療機構制劑的產品信息。
·任何單位及個人發布信息,請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注意產品功能表達,杜絕虛假違法廣告,產品功能夸大宣傳。
業務電話:010-53399568 手機/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網站為專業的醫藥招商代理平臺,不出售任何藥品,買藥請到當地醫院咨詢,請不要撥打以上電話,謝謝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編號:11010502000363
工業和信息化部ICP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12012273號-4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4)第00532號
虎網醫藥招商網(www.www.goldure.com)版權所有,謹防假冒
99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久久伊人中文无码|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7视频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 |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天天爽天天爽天天片a久久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91久久九九无码成人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